來源:環球 剛到美國定居兩個月的老麥,最近有一則消息在朋友圈中傳為笑談:作為一名在上海開了七八年車的老司機,他在美國參加的第一次路考居然掛了。而他的妻子在赴美前幾個月才匆匆在國內考下駕照,到了美國,在他的陪同下上路練了一個月,竟一次就通過了美國的路考。 無獨有偶,被公司外派去德國工作3年的老艾,也回憶稱,當年和幾十名中國同事一起跟當地教練學了幾個月車,但能一次就通過路考的人寥寥無幾。 駕駛,這項本該全球通用的本領,為何到了不同國家,會遭遇不同評價?這其中除了交通法規和駕駛習慣的不同,是否還有文化差異? 資料圖。(圖文無關) 謹慎派和輕松派 “我仿佛又經歷了一次高中會考。”在德國考過交規的老艾告訴記者。作為一個有著恪守規則傳統的民族,德國人寫出了幾百頁的交規教科書,內容涵蓋了機械原理、行駛規則、交通標識和環境保護等關于汽車駕駛的方方面面。想通過理論考試,必須熟練掌握題庫中的一千多道題??荚嚂r會從題庫中抽取三十多道多選題,滿分110分,超過100分才能算過關。 “我們幾個中國人一起復習備考,理解路權、背誦公式、總結題型等,還會做諸如計算剎車安全距離這一類的數學題……”被公司外派至德國的趙女士告訴《環球》雜志記者,“我們有同事為了準備筆試,日夜伏案復習,導致后背肌肉酸痛抽搐。后來他貼了一塊國內帶來的膏藥,繼續復習,被我們封為‘學習標兵’?!?/p> 急救是考德國駕照必修的課程。要申請駕照,必須先經過8小時的急救訓練。訓練分理論與實踐,涉及法律法規、事故現場保護、放置安全警示標志、電話求救、心肺復蘇、傷口包扎等內容。急救課程可在專門的急救培訓機構完成,一些駕校也設有急救培訓點。根據德國刑法中的“救助失責”條款,開車時遇前車事故,在不威脅到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必須施救,見死不救會被追究法律責任。 “急救課上都是德國青少年,我們一群已經工作的成年人因為剛到德國,也跟他們一起上課。”趙女士說,“我們學習了如何讓傷員平躺、如何進行人工呼吸、如何使用車里自帶的急救包等急救知識?!?/p> 在法國,準備交規考試也被視為是“痛苦的經歷”。據當地一家華人媒體報道,一般來說,法國人大概會用3~4個星期通過交規筆試,一次性通過考試的人很少。法國交規最難背的是交通標識,既要記形狀:圓形的、正方形的、菱形的、六邊形的、正三角的、倒三角的,還有方形里面畫三角形的、方形里面畫圓形的;又要記顏色:黃的、藍的、白的、紅邊的、白框里面帶黃的……各種形狀和顏色排列組合,數目相當可觀,再加上一些象形圖案,光路牌就有超過150種。其中有近50種常用路牌的含義要倒背如流,其他的也絕不能出錯。有中國留學生表示:“我人生中真正為之努力過的大考,是中考、高考、GRE和法國駕照考試?!?/p> 相比之下,在“車輪上的國度”美國,交規考試就簡單很多。 美國考駕照由各州自行組織,例如加利福尼亞州的理論考試是36道選擇題,答對30題就能通過;而賓夕法尼亞州的理論考試是18道選擇題,答對15題就能通過?!拔覄偟矫绹鴷r,花了一個周末時間就背完了一本交規學習冊。對于參加過高考的中國人來說,背一本這樣的書太輕松了?!痹诿绹畹娜A人楊女士告訴《環球》雜志記者。意大利作家塞沃尼尼就曾在他的書里調侃美國駕照考試:“筆試題庫太小,以至于意大利人都驚訝得忘記了作弊?!?/p> 美國有的州移民多,因而車輛管理局會提供英文、西班牙文和中文版本的交規學習手冊,人們到車輛管理局自行取閱即可。有些歲數比較大的華裔移民英語不太好,只會一些簡單的日常生活用語,但在美國也能通過交規考試。 美國的交規考試因為題庫太小,而且多年不更新,只要稍微死記硬背一下就能通過。曾有專家指出,這種松散的考試體系給美國的交通安全帶來了不少隱憂和風險。 資料圖。(圖文無關) 守規帶來安全 “聽說德國的高速不限速?”從德國回來探親的老艾,和大學老同學剛碰面,就被問到了這個問題。的確,德國很多高速公路不限速,老艾有時候以180公里的時速行駛,還能見到時速超過200公里的車呼的一聲從旁邊掠過。 但是,按照死亡率計算,德國是歐洲交通安全性最高的國家之一。高速度與低事故率并行不悖,其中的緣由,從駕照路考中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在德國,學員經過嚴格的駕駛培訓并達到規定課時之后,還要參加45分鐘的路考。期間,教練坐副駕駛座,考官坐后座,學員需按照考官的指令行駛。路考的線路會經過城市主干道、居民區、鄉間公路和高速公路等,學員會面臨駕駛技能、安全意識和應急反應的綜合考驗。 德國考官相當注重學員的規則意識。德國的交規細致具體,最大限度地保證了駕駛過程中有章可循,有效降低了交通事故發生率。在德國,即使在沒有紅綠燈和標識的十字路口,四個方向的來車也不會亂套,車輛嚴格按照右側來車先行的原則通過。而主道的優先權也非常明確,輔道的車即使已經到了路口,也必須給主道的車讓行。對規則的重視,對法制的強調,塑造出高素質的駕駛員。 英國的路考也非常嚴格,據一名生活在英國的華人說,在英國平均要經過3次路考才能拿到駕照。網上的數據更令人吃驚:2010年,全英國有300人參加了自己的第十次路考。英國的考官也非常關注考生的路權意識,從輔路上主路、小路上大路、出入環島都要確保擁有路權的一方先行。 對美國的考生來說,腦子里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八邊形、紅底白字的停車標識。無論何時何地,哪怕是半夜空無一人的街道,只要看到這個標識,就必須停至少3秒鐘。楊女士說,她的路考過程不超過10分鐘,但考官選擇了一條至少有5個停車標識的路線。與德國不同的是,美國司機在沒有紅綠燈的十字路口,哪一方先通過是根據停車標識來判斷的。有停車標識的一方要讓沒有停車標識的一方先行,如果各方都有停車標識,要根據到達路口的先后順序決定先行權。 不過,相較于德國人,在交規的設置和執行上,美國人似乎更加靈活些。經常去兩國出差的黃先生告訴《環球》雜志記者,“德國人一定會從左邊超車,即使你在左邊車道開得很慢,他也會一直跟在你后面,如果你意識不到,他可能會輕微地左右打方向盤,引起你的注意,實在不行也會開到右邊跟你并列的位置向你示意,但最后一定會從左邊超你的車。而美國人可能會從右邊超車。” 資料圖。(圖文無關) 道路安全教育從娃娃抓起 樹立交通安全意識,并非從考駕照開始,而是從童年時期就應該開始了。德國一直對兒童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非常重視。孩子在幼兒園的最后一年,會參加由德國汽車協會(ADAC)專門為兒童提供的交通安全教育項目。此項目通過做游戲、唱歌和各種場景演習,讓孩子認識到汽車與馬路、行人與交通規則的關系。 “孩子會學習諸如步行時遇到紅綠燈該怎么做,在斑馬線前必須做什么,如何讓停在斑馬線前的司機注意到你,以及何時可以安全地過馬路等?!鄙钤诘聡膫z娃媽李女士告訴《環球》雜志記者,“接受培訓的孩子最后會得到一張‘上學之路通行證’。”小學也會提供自行車培訓,小學生通常在一、二年級學習騎車,三、四年級參加理論和實踐考試,考試通過后可獲得德國自行車俱樂部發放的相關證書。 美國從1928年就開始在小學設立交通安全教育課程。學校還經常邀請警察進校園,給孩子們講解交通知識。紐約州曾啟動兒童安全乘車檢查和宣傳教育活動。 法國于1993年頒布法規,要求中學生在校期間必須通過道路安全考試,并給學生頒發“道路安全學習證書”。2002年又進一步規定,把道路安全考試作為小學生在校的必考科目。 嚴格執法 歐美司機良好的遵守交規意識,除了長期教育,嚴格執法也功不可沒。以德國為例,該國大部分道路都裝有電子探頭。德國駕駛者接到罰單大多是因為超速,超速處罰通知書一般會在事后2周左右寄到車輛所有者手中,上面清楚地列出超速時間、路段、最高限速和實際時速,以及該處罰決定的法律依據。在德國,違章扣分累計超過8分就會收到警告通知,并被建議參加駕駛員補習班學習。 有媒體曾報道,德國一名國家足球隊前隊長因駕車超速并辱罵警察,被德國一家法院罰款10萬歐元。 在美國,如果警車跟在一部車輛后面,亮起紅藍兩色警燈,就表示警察讓前車司機靠邊停車。任何人看到警車的示意,都必須立刻在路邊停下來,雙手放在方向盤上,接受警察的詢問。警察一般會檢查司機的證件,當場開出罰單?!坝捎诿绹娮泳觳⒉欢嘁?,所以有時超速20英里(1英里=1.6公里)也不會被罰,而超速10英里卻可能被警察逮了個正著?!睏钆空f,“但是一般人都不會抱著僥幸心理去故意違章,畢竟違章的處罰力度不小。”據報道,2016年,紐約市違章停車和違反交通規則的罰款總額達到5.45億美元,罰單數量在1000萬張左右。 法國對于交通違章的處罰力度也不小。根據法國內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該國對超速駕駛的罰款達到6.3億歐元。 來源:環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