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的歷史,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漢文化歷史中一部典型的代表作。自春秋時期吳王闔閭在此建都之后,2500多年來,文化從未出現過斷層,反而成了漢民族熠熠生輝的典范。據統計,蘇州出土的文物、書畫瓷器等藏品有3萬多件,其中僅國家一級文物就有236件。但遺憾的是,這樣一個藏寶納珍的風水寶地,居然沒有一座合適的博物館。在蘇州建造一座新博物館,于情于理都非常必要。但是,三年時間過去了,竟然沒有一位建筑師敢揭榜。為什么這樣一個項目遲遲沒有人敢接手呢? 從蘇州博物館新館選址的規劃圖中可以看到:博物館的北側,緊鄰世界文化遺產拙政園,東側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平天國忠王府舊址,南側隔河相望的,則是著名的古典園林獅子林。在這樣一個微妙的地理位置上,新館和周邊環境的關系,幾乎讓所有的設計師都感到無從下手。說“在歷史遺產邊兒上建房子”一點兒也不為過。 如果在這里放一座現代化結構的建筑,肯定是不符合蘇州“小橋流水”的一貫形象??扇羰欠乓粋€模仿傳統建筑的“假古董”又會讓這座博物館在歷史文化遺產中黯然失色。所以在長達三年的時間里,始終沒有人敢接下這燙手的山芋。 貝聿銘 直到2001年,建設博物館的再一次被提上議事日程。這一次,人們把目光,投向了祖籍蘇州的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貝聿銘的童年就是在蘇州著名的園林——獅子林中度過。獅子林就是貝聿銘祖上的私家園林。從這個角度上看,貝聿銘是對蘇州文化最為熟悉的人,同時,在設計建造博物館方面經驗豐富,可以說是設計蘇州博物館的不二人選。 少年貝聿銘 而且早在1979年時,貝聿銘就對中國傳統建筑做了一次大膽嘗試。那年,他受邀在北京建造一座國際化的酒店。就是現如今位于北京西山風景區的香山飯店。 香山飯店 香山飯店于1982年建成,1984年獲“美國建筑學會榮譽獎”。那時,可以說是一個幾乎所有中國建筑師都在向西方看齊的時代,而貝聿銘卻為自己的祖國設計了一座獨屬于中國特色的建筑。 不過香山飯店雖然是富有中國特色和傳統的建筑,卻是貝聿銘最痛心疾首的一個作品。自從香山飯店落成之后,貝聿銘再也沒有回去看過。 香山飯店 貝聿銘設計的香山飯店富有濃厚的民族風格,他在中國傳統建筑的廟宇、宮殿和民居這三種典型的風格中,選擇了最給人親近感的民居,并在中國傳統民居的眾多風格中,又選擇了江南尋常人家的白墻灰磚。當人們走進香山飯店時,所感受到的,沒有金碧輝煌的“耳目一新”,有的只是熟悉、親切和賞心悅目。香山飯店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反響。然而,就在香山飯店贏得全國人民一片贊譽之詞時,貝聿銘卻陷入深深的自責中。 在他看來,香山的樹木和水,都是了歷經了幾百年留下來的自然美景,對于這樣的自然環境,最好的選擇就是不去打破這種和諧的自然美景。所以貝聿銘一直認為,自己在這樣的環境中放一座建筑,是錯誤的選擇。 正是對于香山飯店的愧疚,貝聿銘在接下蘇州博物館項目的時候,才更加的慎重。他覺得,香山飯店已經是個錯誤,已經做了無法改正,正是因為香山飯店的感悟和經驗,讓他有把握讓蘇州博物館與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的關系更加和諧。 于是原本已經退休了十多年的貝聿銘,決定親自操刀,為蘇州作一座完美的博物館。蘇州博物館新館的設計,用貝聿銘自己的話說,是給了他一次修正失誤的機會,同時也是一次嚴峻的考驗。因此,他十分珍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