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廟堂碑》,有數種, 以唐虞世南所書最有名, 故單稱《孔子廟堂碑》或《夫子廟堂碑》, 多指此碑。 《孔子廟堂碑》 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刻。 虞世南撰書。 為初唐碑刻中杰出之作, 亦為歷代金石學家和書法家公認之虞書妙品。 此碑是為記述高祖武德九年(626) 封孔丘三十三世孫孔德倫 為褒圣侯及重修孔廟事而立。 貞觀七年(633)刻成, 無撰寫年月。 此碑書法俊朗圓腴, 端雅靜穆。 是初唐碑刻中的杰作, 也是歷代金石學家和書法家公認的虞書妙品。 此碑刻成之后, '僅拓數十紙賜近臣, 未幾火燼'(清楊賓《大瓢偶筆》)。 宋代黃庭堅有詩云: '孔廟虞書貞觀刻, 千兩黃金那購得?' 可見原拓本在北宋已不多見了。 武周長安三年(703), 武則天命相王李旦重刻. 正書三十五行。行六十四字。 額篆書'孔子廟堂之碑'六字, 為李旦所書。 重刻之石今亦不傳。 《孔子廟堂碑》現存刻石有兩塊。 一塊在陜西省博物館, 俗稱《西廟堂碑》。 宋王彥超重刻于陜西西安。 另一塊在山東成武縣, 俗稱《東廟堂碑》, 所書正楷, 外柔內剛, 圓融遒勁。 部分單字高清圖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