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興序》 (王勃 公元668年)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即云深山大澤, 龍蛇為得性之場; 廣漢巨川,珠貝是有殊之地。 豈徒茂林修竹, 王右軍山陰之蘭亭; 流水長堤,石季倫河陽之梓澤? 下官天性任真,直言淳樸。 拙容陋質,眇小之丈夫; 蹇步窮途,坎壈之君子。 文史足用,不讀非道之書; 氣調不羈,未被可人之目。 潁川人物,有荀家兄弟之風; 漢代英奇,守陳氏門宗之德。 樂天知命,一十九年; 負笈從師,二千馀里。 有宏農公者,日下無雙,風流第一。 仁崖知宇,照臨明日月之輝; 廣度沖襟,磊落壓乾坤之氣。 王夷甫之瑤林瓊樹,直出風塵; 嵇叔夜之龍章鳳姿,混同人野。 雄談逸辯,吐滿腹之精神; 達學奇才,抱填胸之文籍。 簪裾見屈,輕脫履於西陽; 山水來游,重橫琴於南澗。 百年奇表,開壯志於同明; 千里心期,得神交於下走。 山人對興,即是桃花之源; 隱士相逢,不異菖蒲之澗。 黃精野饌,赤石神脂。 玉案金盤,徵石髓於蛟龍之窟; 山樽野酌,求玉液於蓬萊之峰。 溪橫燕尾,巖豎龍頭。 鍛野老之真珠,掛幽人之明鏡。 山腰半折,溜王烈之香膏; 洞口橫開,滴嚴遵之芳乳。 藤牽赤絮,南方之物產可知; 粉漬青田,外域之謠風在即。 人高調遠,地爽氣清。 抱玉策而登高,出瓊林而更遠。 漢家二百所之都郭,宮殿平看; 秦樹四十郡之封畿,山河坐見。 班孟堅騁兩京雄筆,以為天地之奧區; 張平子奮一代宏才,以為帝王之神麗。 珠城隱隱,闌干象北斗之宮; 清渭澄澄,漾即天河之水。 長松茂柏,鉆宇宙而頓風?; 大壑橫溪,吐江河而懸日月。 鳳凰神岳,起煙霧而當軒; 鸚鵡春泉,雜風花而滿谷。 望平原,蔭叢薄。 山情放曠,即滄浪之水清; 野氣蕭條,即崆峒之人智。 搖頭坐唱,頓足起舞。 風塵灑落,直上天池九萬里; 邱墟雄壯,傍吞少華五千仞。 裁二儀為輿蓋,倚八荒為戶牖。 榮者吾不知其榮,美者吾不知其美。 下官以詞峰直上,振筆札而前驅; 高明以翰苑橫開,列文章於後殿。 情興未已,即令樽中酒空; 彩筆未窮,須使山中兔盡。 白話文: 仁義的人喜歡游山, 聰明的人喜歡戲水。 就說深幽的大山浩瀚的水澤, 是符合龍蛇性情的場所; 廣闊的漢水巨大的河川, 是珍珠生長特別需要的地方。 這些地方何止只有茂密的森林茂林 和修長的竹子, 東晉王羲之曾經去過山陰縣蘭亭; 流水長堤, 西晉后趙國石季倫在河陽縣的家鄉。 在下天性率真,直言純樸。 容態笨拙天質鄙陋, 人物渺小微不足道; 步履艱難處境窘迫, 是困頓不得志的君子。 自身的文史之學足夠運用, 不讀不合大道的書; 不讀不是圣賢所著的書; 氣概風度隨意不羈, 沒有達到令人賞心悅目的境界。 是河南潁河來的人物, 荀淑的八個兒子都是當世的賢人; 在東漢號稱奇才,留下了英名, 陳寔父子能謹家族的道德聲望。 我安于天命安守本分, 總共是十九年; 背著書箱四處游學拜師, 行程有二千多里。 弘農縣楊公,京城無雙, 文章杰出位居第一。 楊公的仁義天下皆知, 如同光照增日月之輝一般; 楊公恢宏的氣度沖破衣襟, 壯闊雄偉壓住天地之氣。 西晉的王衍行為神韻仙風, 高出塵世紛擾之外; 三國的嵇康文章可謂是龍紋鳳姿, 在高雅愚昧之間皆可協調。 高談闊論,吐露滿腹勃勃生氣, 博學奇才,一展胸中抱負, 留下煌煌典藉。 原本是顯貴如今卻忍受委屈, 輕視西陽郡守,就像脫鞋一般; 如今又來這里的山水山游玩, 你我再在華陰山澗中操琴。 具有當代非凡的儀表, 把自己的雄心壯志給顯貴展示; 千里之外就心儀已久, 和我神交。 山居之士興致相對, 就是如同桃花源中的避世勝地; 隱逸之士欣然相逢, 無異在廣州山間的不老溪澗中相會。 用黃土之精的天然野食, 吞吃赤石之脂煉成的神仙丹藥。 玉制的臺案金質的碗盤, 在蛟龍住的洞穴中看鐘乳石。 山人的酒杯自制的野釀, 在蓬萊山中求仙人的酒。 溪水橫流,如燕尾一樣分開, 山峰巖石突兀。 老人磨礪織席制作龍潭的珍珠, 背掛山中隱士驅鬼用的明鏡。 山腰崩裂,流石落下, 王烈如同吃糖一般甜; 洞口豁開, 鐘乳石滴下的水嚴遵喝了感覺芳香。 山梨樹上有藤蔓牽連的紋路, 南方的物產由此可知一斑; 青田樹的果核可以釀酒, 西域的風俗就在眼前。 人品高潔格調高遠, 大地明爽天氣明清。 懷抱金書玉冊登高秋賞, 眺望佛國仙境神思以遠。 西漢二百年都城,宮殿平看; 秦朝四十個州郡,山河坐視。 班固馳騁雄筆做兩京賦, 我以為這就是天地奧妙的所在; 張衡奮發宏才而寫出三都賦, 我認為寫出了帝王之城的神奇艷麗。 西漢皇城盛大隱約可見, 縱橫斜貫象征北斗之宮; 秦皇都城咸陽在渭水邊, 廣闊蕩漾就像是天河之水。 長松茂柏高入蒼穹, 鉆入宇宙停在風云之上; 滄海橫流遍灌溪澗, 吞吐江河懸掛在日月之下。 鳳凰聚集的神靈山岳, 騰起的煙霧當成窗??; 重巖洞壑之間飛瀑激流, 夾雜云氣布滿山谷。 眺望平坦的原野, 蔭涼茂盛的草叢。 望見山間景色心情豪放曠達, 天下之水皆清; 看野外風光心情逍遙閑適, 洛陽之人皆智。 搖頭昂首坐這里唱歌吟誦, 跺足揮手起來舞蹈。 高風亮節瀟灑飄逸, 如同大鵬鳥直上南海九萬里; 胸懷寬廣氣勢雄闊, 如同華山吞吐高達五千仞。 裁剪天地作為車駕, 依傍八方做成門窗。 榮者自榮卻不知為何榮, 美者自美卻不知為何美。 在下我以銳利詞峰直上青云, 振動文筆作為前鋒先驅; 高明像您一般在皇家文苑并且開府署, 把文章列于宮禁后殿。 情緒興致未了, 即便是杯中酒空; 五彩筆要窮盡, 必須要使山中的兔子全部沒有了。 《山亭興序》作者及作品介紹 《山亭興序》作者是唐代杰出的文學家、詩人王勃。 王勃約生于唐高宗永徽元年(約公元650年),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為“王楊盧駱”、“初唐四杰”,為“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自幼聰敏好學,據記載,他六歲即能寫文章,文筆流暢,被贊為“神童”。九歲時,讀顏師古注《漢書》,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十六歲時,應試及第,授職朝散郎。因做《斗雞檄》被高宗皇帝趕出沛王府。之后,王勃歷時三年游覽巴蜀山川景物,創作了大量詩文。返回長安后,求補得虢州參軍。在參軍任上,因私殺官奴二次被貶。唐高宗上元三年(公元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時,正趕上都督閻伯輿新修滕王閣成,重陽節時在滕王閣大宴賓客。王勃前往拜見,閻都督早聞他的名氣,便請他也參加宴會。閻都督此次宴客,是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學士的才學。讓女婿事先準備好一篇序文,在席間當作即興所作書寫給大家看。宴會上,閻都督讓人拿出紙筆,假意請諸人為這次盛會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辭不寫,而王勃以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晚輩,竟不推辭,接過紙筆,當眾揮筆而書。閻都督老大不高興,拂衣而起,轉入帳后,教人去看王勃寫些什么。聽說王勃開首寫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說:不過是老生常談。又聞“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沉吟不語。等聽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嘆服道:“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王勃于南昌閻都督宴上賦《滕王閣序》的佳話,實乃中國文學史上最為動人的故事。 那一年,王勃二十六歲。他用一首詩和一篇文,讓一座樓和一座城,還有一頓飯和幾個人,從此千古留名。 唐高宗上元三年(公元676年)八月,王勃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 據說唐高宗看見此文后,曾“一驚三嘆”:讀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高宗便給出五星好評:“此乃千古絕唱,真天才也”。見序文后,尚有《滕王閣詩》一首,皇帝老兒大為稱奇:“這娃,文思泉涌,勢如雪崩,根本停不下來??!” 一篇讀罷,高宗回味良久,突然問左右:“王勃現在哪?朕當初不該趕走他啊?!?/p> 侍臣卻回答:“啟奏陛下,王勃離開洪州后,前往交趾探親,返程時,在南海溺水,受驚嚇而死,年方二十六歲。” 高宗一下子愣在原地,痛惜不已。 除了王勃,“初唐四杰”中,其他三人,結局也都較為悲慘:楊炯四十余歲,便卒于盈川;盧照鄰因文入獄,后又患病致殘,自投潁水而死;駱賓王參與揚州起事,“亡命不知所之”。 “初唐四杰”共同的特點是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為都相當浪漫,遭遇尤其悲慘,這就是”天妒英才“吧! 序,也叫做“敘”,或稱為“引”,是說明書籍著述或出版旨意、編次體例或作者情況等內容的文章,也包括對作家的評論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闡明。古代多列于書末,稱“跋”,也叫做“后序”。二者體例略同,因此合稱序跋文。 王勃于沛王府任職期間的總章元年(公元668年)秋,與楊炯在楊炯的老家華陰縣小住,這篇《山亭興序》就寫于此時,同時還有《秋日餞別序》、《山亭思友人序》。文中“有弘農楊公者”、“傍吞少華五千仞”均可證。 《山亭興序》被后人評價為初唐駢文中氣勢雄壯之精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