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時候,總督執掌地方軍政大權,屬于分量極重的封疆大吏。兩江總督跟漕運總督,則是兩個關系非常特殊的官職。兩江總督管轄今天江蘇、安徽、江西、上海范圍內的軍政事務。 而漕運總督則是負責全國的漕運事務。一個以轄區為主,一個專屬事務為主。從這點來看,漕運總督跟兩江總督,確實有很大不同。但是,因為地理位置和事務職權的關系,它們之間,又產生非常密切的聯系。 ![]() 漕運事務,就是通過水路,包括河流跟大海,把糧食運到京城或其他地區。清朝的時候,兩江總督管轄的江南地區,就是漕運的重要起源地。江南不僅產糧豐盛,又跟長江、淮河、京杭大運河等水系相連。所以,除了江南提供的糧食,全國其他地區的漕糧,也會經過江南,運到京城。 對于兩江總督來說,作為地方督撫,它們必須保證每年按時征收繳納戶部規定的漕糧,而且,漕糧的成色質量必須有保證。沿途運輸障礙,也要一并清除。如果出錯,地方督撫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和懲罰。 為了處理好這些事務,兩江總督跟漕運總督,必須合作。漕運總督駐地在淮安,兩江總督駐地南京,它們都在江蘇省內,相互配合。 作為漕運路線的必經之地,兩江總督必須及時疏通運道,催促漕船,勘測開辟新航道,約束一起運送漕糧的旗丁,還要及時向朝廷奏報漕糧運送的情況等。 而且,朝廷攤派到兩江地區的漕糧任務又非常繁重。順治年間,朝廷向山東、江蘇等八個省份征收400萬石漕糧,其中,江南地區的漕糧達到236.44萬石,超過總數的一半。 此后數額雖有變化,但江南地區仍需上繳巨額漕糧。所以,對于兩江總督來說,漕運事務是日常事務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甚至遇到一些特殊情況,朝廷還會讓兩江總督兼任漕運總督。 在具體職權上,兩江總督除了一般總督擁有的單獨奏事、監督考察下屬文武官員、處理軍政事務、節制綠營軍隊,教化百姓外,它還需要處理漕運、錢糧、治河和鹽務。 到了晚清時,朝廷又授予地方督撫對外交涉的權力。兩江總督也在授予之列,比較特殊的是,其他督撫有事的時候,需要提前照會兩江總督和直隸總督。因為它們還兼著南北樣大臣的職位。 兩江總督執掌軍政大權,漕運總督也一樣。漕運總督管轄全國范圍內,直隸、山東、河南、江西、江南、浙江、湖廣七個省份地區負責漕運的官員,都是漕運總督的下屬。 除此外,漕運總督又掌握軍權,麾下有一支綠營軍漕標,兼理相關軍務,協助處理漕運。 從官階上講,漕運總督跟兩江總督,并沒有太大不同。作為總督,它們都是正二品官階,同時又都可以加銜兵部尚書和都察院右都御史職位,達到從一品官階。 遇到特殊情況,總督有權限加大學士職位,從而達到正一品官階。只不過,在真實操作中,這種情況非常少。曾國藩任兩江總督時,曾經加銜體仁閣大學士職位,用來又改授武英殿大學士。 不過,在不同時期,兩江總督跟漕運總督,曾發生過各自的變化。漕運在清朝中前期時,十分重要,關系到國家命脈。所以,漕運總督地位也極為牢固。但是,隨著黃河歷次決口,阻塞運河,再加上近代以來,航海技術的發展,漕運逐漸沒落。 而且,漕運系統內部弊病叢生,官吏貪腐成性。晚清朝廷又疲弱,掌控無力。即便有意整頓,也沒有太大成效。朝廷中,不斷有人提出要裁撤漕運,以及相關職位。可其中利益糾葛太深,一時間難以根除。到晚清時,漕運斷絕后,漕運總督仍在。 同治年間,漕運總督吳棠已經沒有漕運公務可以處理,卻破例掌管漕、河、軍政、糧臺等事務。軍政、人事一把抓,權勢超過歷任漕運總督。又以漢人官員的身份擔任這個職務,極為少見。 然而到光緒年間,漕運確實已經無力回天,拖累極大。朝廷這才裁撤漕運總督的職位。漕運總督裁撤的同時,兩江總督卻愈發重要。兩江總督兼任的南洋大臣,負責洋務外交,再加上管轄地區的富裕,權勢地位僅次于直隸總督。一漲一落,成了這兩個職位最后的區別。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微信公眾號:腦洞外星人,一個研究地球歷史的外星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