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聽相聲的人都知道,北京德云社有個從不上臺演出的臺柱子,他威名顯赫,曾是武術家、考古學家、蒙古國海軍司令的親家、江湖第一劍客……他,還干過許多奇事:在公海上被海盜搶劫時要求開一張一千萬的發票,看錯圖紙把打井的活干成壘煙囪,用一包方便面進出一個小區……他,就是于謙的父親。不過,相聲歸相聲?,F實中,于謙的父親叫于莊敬,是天津人,退休前是大港油田的總地質師,為人和藹可親,說話風趣幽默。 父親幽默感不輸于謙 見到于莊敬是在一場春雨后的上午。隨著一聲應答,門鎖響了一陣,院門卻沒有打開?!斑@個鎖有點問題,你等一下,我再試試?!苯又T鎖又響了一陣,院門卻還沒有打開。最終,記者不得不走車庫門進去。小院里,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見記者已經進來了,連忙放棄正在擺弄的門鎖,笑呵呵地迎了上來?!翱磥砉戮V說您用一包方便面能進出一個小區不是真的。您連自己家的門鎖都沒能搞定啊?!甭牭接浾叩脑?,老人先是一愣,然后哈哈一笑,說:“老了,技術退步了。”話音未落,于謙的母親也從屋里迎了出來。 于謙的父親于莊敬退休前是大港油田總地質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并享有國務院“有突出成就專家”稱號,為人平和沉穩,透著老知識分子的那種嚴謹認真的勁兒。于謙的母親翟顯華退休前是原大港石油管理局辦公室副主任,談話思路清晰,措辭嚴謹。采訪中,很多問題都是她替老伴兒回答。 作為于謙的父母,有一個永遠也躲不開的問題:怎么看待郭德綱相聲中關于于謙父親的笑料?“很多老同事都為此給我們打來電話,連我們的司機都憤憤不平:‘郭德綱這么糟改于總,以后不喜歡他了!’”翟顯華說,“雖然接觸不多,但郭德綱見到我們時,多少還是有點尷尬。” 兩位老人說,于謙從不主動邀請他們看現場演出,怕他們接受不了,不過兩位老人還真的到現場看了一次他們的演出。2009年除夕,于莊敬一家人在德云社劇場旁的酒店吃年夜飯,之后就去看了德云社的封箱演出。“起初,于謙打算到晚上8點多就送我們走,可我和他媽一直看到凌晨一點多。那么多背負著生活和工作壓力的白領和大學生能開懷大笑一場,確實很好?!庇谇f敬幽默地說,“雖然我對郭德綱拿我開涮一事不介意,但是老拿我找樂,我也算參加演出了,他是不是也得付我點演出費啊?” 出于對兒子的關心,翟顯華在網上觀看了于謙不少作品的視頻,她說:“其實他們在作品里拿我們找樂是角色的需要,是虛構的,就像在電視劇里扮演人物角色一樣。不過,相聲很直觀,說得有鼻子有眼,這讓不少人覺得是真的?!彪m然很多熟悉的人都看不慣,但于莊敬、翟顯華看得很開:“我們理解兒子,也知道演藝道路的艱辛,所以支持他。這也算是為相聲藝術作出了貢獻和犧牲吧!” 支持兒子走自己的路 于莊敬、翟顯華一共有三個兒子,于謙是最小的,大兒子、二兒子都跟老兩口一樣為國家的石油事業奮斗。1969年,于謙出生于北京,在這之前,于莊敬被調到大港油田工作。于謙出生不滿百天的時候,翟顯華隨原石油部機關下放到湖北五七干校。母子再相見時,于謙已經一周歲了。隨后,翟顯華也調到大港油田?!按蟾塾吞飫摌I之初,條件非常艱苦,我們只能把于謙托付給在北京的姥姥照看?!钡燥@華說。之后,兩個人就只能在去北京開會、出差,還有節假日的時候去看一下于謙。 “于謙小時候很乖巧、聽話,和我們在一起的時候,我經常教他唱歌,教他背誦毛主席詩詞,還有唐詩?!闭務撈鹩谥t的成長,母親更有發言權,父親于莊敬主動“讓賢”,但遇到他感興趣的話題,也會滔滔不絕。 于謙上中學的時候學習成績不理想,于莊敬夫婦非常著急,翟顯華甚至打算辭職回家陪他讀書。這時,北京市戲曲學校相聲班開始招生,于謙很想去。翟顯華有過思想斗爭,甚至為此落淚,她希望于謙能多讀幾年書,把文化基礎打牢一點。但于莊敬認為孩子有自己的愛好和志向,并且“行行出狀元”。父親一錘定音,夫婦倆取得一致后,同意讓他去試試。于謙去參加了戲曲學校的考試,他唱了三首歌,其中一首是母親教的俄羅斯民歌《三套車》,打動了招生老師,當場就被錄取了。 從戲曲學校畢業后,于謙加入北京市曲藝團。當時,相聲不景氣,于謙事業起步艱難。于莊敬、翟顯華認為好的相聲作品都是寫給名家的,要想創新必須靠自己。于是,建議于謙觀察生活,通過寫日記鍛煉文筆,自己創作相聲段子,并多學點外語。由于長期沒有演出,于謙便想報考北京電影學院。于莊敬、翟顯華大力支持,并親自去北京抄回了招生簡章。1995年,于謙考取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后來,于謙與郭德綱相識,開始合作表演相聲。 奮戰石油戰線40余載 于謙成名之前,來大港油田演出,別人介紹他的時候都說:“這是‘于總的兒子’?!庇谥t開始與郭德綱合作后,名氣也越來越大。特別是2006年以后,于莊敬發現身邊的人都開始稱呼他“于謙的父親”。“有時候在路上被人認出來,還要上來與我合影。”于莊敬笑著說。 相比于“于謙的父親”這個紅遍大江南北的頭銜,于莊敬更喜歡“中國石油人”這個稱號。他將自己42年的時光奉獻給了中國的石油事業。 于莊敬出生于1934年,祖籍陜西藍田,畢業于西北大學?!拔液陀谥t的母親都是漢族,于謙也是,我封不了鐵帽子王的?!庇谇f敬在介紹自己的時候,笑著補充道。 1956年,于莊敬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內蒙古進行野外地質路線普查工作。他介紹:“當時內蒙古沒有地質圖,要靠人走過去了解每個地方的情況。丈量好每個人的步幅,沿著某一方向開始數步數,途中的地容地貌都要記錄下來。我們從內蒙古包頭用了4個月的時間一直步行至寧夏石嘴山?!痹诿CI衬菰瓯谏?,失去了方向就意味著失去了生命。當時一個小隊五六個人,全靠兩個羅盤指引方向?!坝袀€同伴路上去解手,沒帶羅盤,就沒能跟上隊伍,我們到了駐地發現后,回去找了一夜都沒找到。第二天剛準備接著找,他就回來了。原來,這個同伴幸運地碰到了一個勘探隊,不然就危險了?!?/p> 畢業后,于莊敬被分配至新疆石油管理局。“其實,我最想去的是青海油田,那里才是當時全國石油戰線最艱苦的地方。”于莊敬說,“爭取未果后,只好服從分配去了新疆。”1956年,新疆還沒通火車,從蘭州坐車過去要七天時間,沿途還有土匪搶劫,需要解放軍一路護送過去。一到新疆石油管理局,于莊敬就申請去最艱苦的野外勘測隊,但未獲批準,只得服從分配,去了克拉瑪依油田。 上世紀50年代的新疆,條件異常艱苦,油田的工作人員不僅要面對物質條件的匱乏,而且要經常面對死亡的威脅。當時,在采油廠工作,經常要值夜班,巡視野外的油井?!坝途喔羰畮坠铮覀儶氉栽谥蛋喾坷?,經常能聽到外面狼群此起彼伏的號叫。但大家為了石油事業無所畏懼?!庇捎诠ぷ髋?,表現突出,于莊敬于1959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在新疆工作了9年之后,于莊敬1965年被調回北京石油勘探研究院。當時,他的戶口不能直接進北京,只能先落在離北京最近的大港油田,也就此與天津結緣。1968年,于莊敬調任大港油田采油指揮部生產組組長,1970年任大港油田指揮部地質研究院生產科長。1975年,華北石油勘探部發現了我國最大的碳酸鹽巖油田,由此而拉開了石油大會戰的序幕。1976年,于莊敬調任華北石油會戰指揮部地質處副處長,后升任副總地質師。1990年,大港油田產量下降,于莊敬臨危受命調回大港油田任總地質師,與同事齊心協力將大港油田產量恢復上去。1998年,于莊敬退休定居在天津大港。 頤養天年緊跟時代步伐 退休后的于莊敬生活得有滋有味,每年都要和老伴兒出去旅游幾次,再去看望一下兒子、孫子,剩下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大港油田度過?!拔颐刻煳妩c鐘準時起床,五點半到游泳館,游四五十分鐘,七點鐘之前回到家做早飯?!庇谇f敬說,“其實我吃飯很是講究膳食營養、粗細搭配的,早飯喜歡蒸紅薯、山藥、南瓜和煮雞蛋,搭配著小米粥、豆奶、豆漿,還有核桃、棗。他們相聲里說的那些重口味的,我是不喜歡的?!?/p> 吃完早飯以后,于莊敬就在院子里侍弄花草。老人今年83歲了,但爬上爬下地剪枝摘葉非常利索。之前,于莊敬原先每天都要看報紙、電視,了解國內外大事?,F在他更喜歡通過微信看新聞:“網絡上的信息太豐富了,也很全面,根本看不完,我每天就看一小時?,F在電視看得少了,不過新聞節目還是會看的,學習黨的方針政策?!?(記者 馮 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