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北外灘秦皇島路渡口的清晨, 來往人群已開始日常有序的忙碌, 曾經的這里是上海貿易運輸的港口碼頭, 如今周邊仍留有舊時痕跡, 船廠舊址、倉儲建筑、碼頭渡口依然可見。 本案建發大廈位于秦皇島路渡口以北, 對岸即是陸家嘴核心商務區。 城市的銳意與穩重、突破與平衡 于一江之隔,對望并存。 ▲ 區位示意圖 對元素的抽象提取 / 建筑意向 / 上海的碼頭文化由來已久, 現存的秦皇島路渡口似昔日港口碼頭的標記, 如今它仍扮演著連接江兩岸交通的角色。 從上海建發大廈區位中的碼頭文化出發, 我們提取集裝箱元素作為建筑意向, 為尊重和回應場地的舊有痕跡, 也隱喻攀升的積極態勢。 建筑體塊堆疊的形態, 及最長9米的懸挑, 凸顯建筑別樣的工業氣質。 不規則錯動的方式, 加深建筑的體塊感, 造就內部空間視線的錯落。 ▲形體生成分析圖 辦公區域設置三塊中庭空間,通高五層, 形成辦公空間到戶外空間的自然過渡, 向南可觀外灘高樓林立的獨特天際線, 向北即見楊浦區新舊共存的城市風貌。 對場地的清晰回應 / 空間與流線 / 建發大廈位于地鐵楊樹浦路站, 區域內陸鐵、公交等現代交通方式的加入, 串聯起兩岸、內外的交通脈絡。 針對項目本身位于地鐵上蓋及 現存公交樞紐的諸多復雜現狀, 我們運用邏輯的功能劃分 和流線組織進行一一解答。 3層裙房橫跨地鐵通道, 限制條件給施工過程增加了難度。 為保證施工的安全有序進行, 以退讓十米的方式, 盡可能的為施工拓出充足空間。 公交流線的規劃, 有效緩沖車流與人行的交叉帶來的壓力, 加蓋玻璃頂層的設計將建筑主體與公交樞紐歸為整體。 統籌交通流線之后, 形成貫穿建筑的兩條動線, 將建筑體塊切分為三部分。 地鐵、公交與碼頭在此緊密銜接, 讓建發大廈成為本區域重要的交通樞紐, 同時,我們盡可能的考量人行尺度的寬舒, 實現建筑功能的獨立、空間的豐盈與業態的豐富性。 對環境的積極融入 / 立面與材質 / 為保證中庭空間的通透性及建筑外觀的簡潔感, 建筑北面采用單索玻璃幕墻的處理手法, 用拉索對玻璃整體進行加固。 立面組織中建筑的線性元素, 在凝固的形態中多了一層動態表達。 橫向線條消解體量的壓迫感, 豎向線條強調建筑的挺拔, 交替線條的外觀使建發大廈更具辨識度。 低反射率玻璃材質的選取, 降低光線反射造成的城市光污染, 以謙遜的姿態融入周邊環境。 空間 / 時間 站在城市發展更新的當口, gad建筑師希望以一種從容理性的態度, 并不急于奔赴遠方, 審慎地處理建筑與環境的關系, 達到空間、時間的相依相存, 似照見過往,觀想未來。 合作、宣傳、投稿 請加小編微信:soujianzhu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