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本程本,春秋晉人,字子華,號子華子,大司馬程伯休父之后,學識淵博,被孔子譽為“天下賢士”。米河鎮雙樓村是程本的故居,現在雙樓村能看到的子華子祠和程家大院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搜集《米河鎮志》資料,搞清先祖“天下賢士”程本的歷史文化價值,4月2日我和編纂組兩位同事一起來到雙樓村,對程本故里進行調查采訪。 程家大院位于鞏義市米河鎮雙樓村西北程家寨,系程本后裔所建。該大院坐西向東,建于清末民初,為程氏后裔居住。現存主宅區5個院落,均為二進式院,窯洞10孔,樓房近70間,占地約3600平方米。附近還有程本(子華)隱居之處石臼泉和程氏祠堂等歷史遺存。民國期間,程家后裔率眾為抗擊日寇做出犧牲,由于程家的聲望,省、縣政要多次題贈匾額。程家大院規模宏大,建筑規范,文化內涵豐富,是一處具有中原民居特色的清代晚期古建筑群,具有很高的旅游開發價值。2008年6月1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雙樓子華子祠位于米河鎮雙樓村西北550米程家寨,現為程氏祠堂,祠堂重修于明代,民國時期曾經作為小學,五十年代曾經被毀壞。2000年以后村重修大殿、廂房,該祠堂坐北面南,面積248平方米,現存碑刻3通,記述了程氏后裔的分布繁衍情況及該地原為子華子祠的情況。雙樓子華子祠屬程家大院一部分,2008年6月16日,程家大院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子華子祠堂院內的4桶石碑記載著歷史上幾次重修的唯一見證。 程本:春秋·晉·鞏縣人。字子華,自號“程子”,大司馬程柏林之后。史書多有記載,他是著名的“程嬰救趙”故事的主人公程嬰的孫子。他學識淵博,善于持論,聚徒著書,名聞諸侯。程本曾在赴齊路上,在郯地(今山東郯縣)遇到孔子,與孔子談話投機,“傾蓋而語終日”,又因其對河洛文化研究的非常深刻,孔子聽后大受感動,向他的弟子稱贊說:“程本真不愧是天下賢士”。他的學說也被當時的齊國采用,使齊國國力很快強大起來。程本年老歸晉,隱居于鞏縣東部米河鎮雙樓村石臼泉。他繼續研究學問,收羅弟子,講述古今文化、尤其是河洛文化,他的很多文章及講話被弟子收存整理,編成與孔子《論語》形式近似的《子華子》。此書成就頗高,后經西漢經學家、文學家劉向校定,流傳于后世。米河鎮雙樓村程子故里現存的程家大院、石臼泉和子華子祠等也成為重要的古文化遺產。
程顥(1032年—1085年7月9日),字伯淳,號明道,學者稱其“明道先生”。河南府(今河南洛陽)人。北宋理學家、教育家,理學的奠基者,“洛學”代表人物。 程顥和弟弟程頤,世稱“二程”,同為北宋理學的奠基者,其學說在理學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來為朱熹所繼承和發展,世稱“程朱學派”。其所親撰有《定性書》《識仁篇》等,后人集其言論所編的著述書籍《遺書》《文集》等,皆收入《二程全書》。 兩側上方分別刻畫“程灝善囑,勸弟讀書”和“尊師重教,立雪程門”歷史典故。 程門立雪歷史典故:北宋時期,有個叫楊時的進士,去向程頤請求學問,卻趕上程頤正在屋中小睡。楊時于是靜立門口,等老師醒來。即使天空飄起鵝毛大雪,楊時卻還立在雪中。 到程頤一覺醒來,才赫然發現門外的楊時已成雪人。程頤深受感動,盡心盡力教楊時,使得楊時學有所成。程家大院現狀 從子華子祠出來看到的是程家大院主院前的分院。 采訪程本有關史料即將結束時,鞏義市文史專家王保仁給我們米河鎮提出了許多誠懇建議,他說:米河鎮歷史悠久,歷史文化底蘊厚重,程本就是我市著名的歷史文化名人,鞏義市四大文化名人排列第一,比杜甫還早一千多年,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鞏義市有“子華中學”,米河鎮可建議在鎮區與310國道交匯處,建一個文化廣場,命名為“子華子”文化廣場,廣場塑“子華子”像,旁邊建“子華子公園”、“子華子祠”,供程家后人祭拜。在進入雙樓村口處,立石牌坊,上寫“程本故里”,對石臼泉、程家大院進行保護性修繕,使之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或者“家風家訓教育基地”等。使米河古老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新時代鄉村振興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