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時期玉器,高1.6厘米,邊長2.2厘米 玉為白色,壇紐。印面為正方形,白文篆書“公孫谷印”四字。四字篆刻在“田”字形方格內,紐及印邊單線陰刻勾連云紋。該印制作精美,紋飾線條流暢,玉質精良,潔白溫潤。其上勾連云紋與陜西省西安市西郊車張村阿房宮遺址出土的秦代玉高足杯上的勾云紋飾基本相同。印文字體為“秦篆”。秦印文字字形略長,筆畫柔曲引長,線條較細,轉折處多有圓轉。 秦代雖然只有十五年,但統一了文字,叫小篆。秦相李斯還對璽印作出規定,在少府專設“符節令丞”主管其事。從秦朝開始,規定只有皇帝、皇后及諸侯王的印才可稱為“璽”,作為權力象征。老百姓的印稱“印”或“章”。古印章中的“印”字就是從秦朝開始的。秦印傳世不多,而玉印就更為稀少了。 秦代官印形制大小較一致,不像古璽懸殊很大。不論官印、私印都是白文鑿印。官印都有界欄,一般官吏都有“田”字形界欄,低級官吏有“日”字形界欄。秦印文字都統一采用了小篆文字,故印文的結體大致為平直方整,而不像古璽中奇肆錯落的六國文字。此印是研究秦代璽印篆刻和書法的重要實物資料,彌足珍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