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氏諸燕,是指十六國時代,由鮮卑慕容氏成員及后代等,所建立的前燕、后燕、南燕、西燕等國號為燕的政權(quán)。自慕容廆開始,慕容姓氏逐漸強(qiáng)大。321年,成為東晉公家任命的都督幽平二州、東夷諸軍事、遼東公。廆子慕容皝,繼位為慕容氏首領(lǐng)后,多方征戰(zhàn),并平定了家族內(nèi)部紛爭,成為遼東最大勢力。 1、前燕 前燕(352年 - 370年)是十六國時代由鮮卑族貴族首領(lǐng)慕容儁所建立的政權(quán),國號為“燕”。全盛時的統(tǒng)治地區(qū)包括冀州、兗州、青州、并州、豫州、徐州、幽州等部分。歷三世兩主,共十八年。 前燕以所在地為戰(zhàn)國時燕國舊地,故國號為“燕”?!妒鶉呵铩肥加谩扒把唷泵Q,為區(qū)別同期的慕容氏諸燕,歷史學(xué)家遂襲用之。又以王室姓慕容,又稱為“慕容燕”,而其他慕容氏諸燕都不用這個稱呼,“慕容燕”成為前燕的專稱。 337年十一月,遼東公慕容皝?zhàn)粤檠嗤酢?42年,擊敗了后趙的二十萬大軍,解除了來自中原的壓力,建都在龍城(今遼寧朝陽)。燕王慕容儁四年(352)十一月,慕容儁稱帝,建年號元璽,遷都到薊(今北京西北)。隨后的幾年前燕平定了北方的局勢。357年,定都在鄴(今河南安陽北)。前燕幽帝建熙十年(369),枋頭戰(zhàn)役中吳王慕容垂大敗桓溫。建熙十一年(370)十一月,前秦滅前燕。 2、后燕 后燕(384—407年)是十六國時期鮮卑慕容氏諸燕之一,建立者為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垂,都中山(今河北定州),后遷往龍城(今遼寧朝陽),全盛時有今河北、山東及遼寧、山西、河南大部。384年,慕容垂在滎陽(今河南滎陽)自稱燕王,建立后燕。初期后燕實(shí)力強(qiáng)盛,曾打退東晉、擊敗前秦、攻滅西燕,但后燕在395年的參合陂之戰(zhàn)中輸給了北魏,396年六月,北魏攻下后燕都城中山。自此后燕被一分為二,一蹶不振。后燕遷都到龍城,此時的后燕內(nèi)亂不斷,最終在407年被北燕所取代。后燕歷七位君主,共23年。 3、南燕 南燕(398年-410年),十六國時期慕容氏諸燕之一,由慕容德所建,398年建都滑臺。統(tǒng)治范圍包括今山東及江蘇的一部分,國號為燕。 慕容德原是后燕宗室范陽王。397年,當(dāng)后燕君主慕容寶于參合陂之戰(zhàn)為北魏所敗之后,后燕被截成南北兩部分。398年慕容德于滑臺(今河南滑縣)自稱燕王。次年滑臺為北魏攻占,慕容德率眾向東,攻取青兗之地,入據(jù)廣固(今山東青州西北)。400年,慕容德改稱皇帝。405年,慕容德病逝,侄子慕容超嗣位。409年東晉劉裕率師北伐,410年二月廣固失陷,南燕亡。歷二帝十二年。 4、西燕 西燕(384年—394年),十六國時期慕容泓繼前燕亡國以后建立的政權(quán),史家稱其為西燕,屬于慕容氏諸燕之一。定都長子(今山西長子縣)。盛時有今山西﹑河南各一部分。崔鴻撰《十六國春秋》時未對該政權(quán)獨(dú)立列出,不在十六國時期16國之內(nèi)。 394年被后燕所滅,歷7主,共10年。西燕在慕容永在位期間統(tǒng)治疆域最大,計(jì)有上黨、太原、武鄉(xiāng)、建興(今山西晉城)、西河(今山西離石)、新興、平陽(今山西臨汾)和河?xùn)|(今山西運(yùn)城)共八郡,總領(lǐng)人口七萬六千余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