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扶溝縣古城鄉古城村,曾是戰國時期楚國的一座城池,迄今留有這座古城的遺址,是一段高約6米的古代城墻和護城河的遺跡,并發現有春秋戰國時期的陶器殘片。更為引人關注的是,這里出土了漢代早期埋藏的金銀幣。 這批金銀幣是當地農民在村內挖坑時發現的,是兩件銹結在一起的銅器,一件是三足帶銅鼎,內藏銀布幣(鏟形幣)18件,重3072克;另一件是銅壺,內有金幣392塊,重8183克。 楚國金幣 專家認為,這批金銀幣是漢代早期埋藏的。其中金幣分為金版和金餅兩種,金版上鈐印的文字又分為“郢愛”、“陳愛”等6種。郢曾是楚國建都183年的地方,地域在現在的湖北江陵。陳今屬河南淮陽也是楚國建都36年的地方。由此說明,這些金幣是分別在這些楚都要地鑄成的。據史書記載,楚國盛產黃金,有“黃金珠璣犀象出于楚”之說。 西漢:馬蹄金 這批金銀幣十分重要,3件完整的馬蹄金幣,屬于西漢時期,這是重要的實物證據。在這批銀布幣中有一件是空首,時代略早于其他銀幣。 楚金 專家認為,這批銀布幣屬于春秋中晚期遺物,是我國首次發現的時代最早的銀質布幣,說明我國早在春秋時已經使用銀質貨幣,打破了古文獻記載的我國“銀幣始于西漢”的說法。 這批出土的金銀幣,對于研究我國古代貨幣史,古代使用金銀貨幣的歷史和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貨幣制度等,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