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形勢之下,作為東北咽喉重鎮的錦州成為了我東北野戰軍與國軍爭奪的焦點。只要我東北野戰軍成功占據錦州,那么就意味著徹底切斷了東北國軍與華北傅作義的聯系,東北國軍就會成為甕中之鱉,難逃全軍覆沒的下場。只要錦州仍然掌握在國軍的手里,那么國軍從東北撤退到關內還是有一線生機的。這樣一來,遼沈戰役的關鍵一戰——錦州戰役就拉開了帷幕。
當我東北野戰軍對錦州發起強大攻勢的時候,國軍方面為了解救錦州之圍,分別在錦州東北方向的沈陽和西南方向的葫蘆島組建起了兩股軍事力量,企圖東西對進達到救援錦州的目的。在沈陽組建的是廖耀湘西進兵團,其本身就隸屬于國軍東北剿總戰斗序列之下;在葫蘆島組建的侯鏡如東進兵團,則是從華北傅作義部臨時抽調而來的。當時,沈陽方面的廖耀湘西進兵團存在意見上的矛盾,所以并沒有實質性的救援行動。
這樣一來,救援錦州的國軍就剩下了葫蘆島方面的侯鏡如東進兵團。侯鏡如東進兵團在向錦州進軍的途中,遭遇到了我東北野戰軍阻援部隊的頑強阻擊,在錦州和葫蘆島之間的塔山一線陷入了僵持。塔山并不是一座山,而是一個小村莊的名字,其東臨渤海灣,西靠白臺山,是葫蘆島通向錦州的最便捷之路,也是遼西走廊上的一個戰略重鎮,一直以來就有錦州的西大門之稱。
這場爆發于塔山的戰斗就是名垂戰史的塔山阻擊戰。從1948年10月10日開始,到10月15日結束,塔山阻擊戰一共進行了六天六夜的激戰,國軍東進兵團始終無法越過我東北野戰軍的阻援陣地。此后,隨著我東北野戰軍主力部隊攻克錦州,國軍東進兵團也重新退回到了葫蘆島。雖然塔山阻擊戰規模不大,但意義重大,它直接決定了戰事雙方戰略目標的實現與否,是整個遼沈戰役的勝負手,影響了遼沈戰役的最終結局。讓我們向頑強拼搏的革命先烈們致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