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復戡(1900年9月22日—1989年11月3日) 原名義方,字百行,號靜龕。40歲後更名起,號復戡。祖籍浙江鄞縣梅墟,生於上海。師從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前身)總理張美翊。十七歲參加海上題襟館金石書畫會,成為早期會員。與吳昌碩、沈曾植、馮君木、羅振玉、鄭孝胥、康有為等過從甚密,獲益良多。曾任上海美專教授。 朱復戡先生晚年口述中有對題襟館這樣的回憶:由于白天我要上學,又有功課。所以晚上去吳昌碩家求教,去了之后呢吳昌碩對我說:“吾每念夜里到題襟館,海上題襟館?!蔽蚁騾遣辖忉尠滋煳叶荚谏蠈W只有晚上有時間來請教。吳昌碩呢很喜歡我總是握著我的手,給周圍的人介紹這是我的“小畏友”我的“小朋友”,當年7歲的“神童”朱義方等等。吳昌碩的確對我喜愛有加,我的《靜戡印集》就是吳昌碩先生推薦給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我當時那么年輕就是因為吳昌碩的推薦才那么出名,外界評論我是“神童”,實際上并沒有神過,所以我一直是否定“神童”但不否定科學,其實也就是少數兒童的視覺神經發育的早。 【靜龕印集】 吳昌碩82歲題靜戡印集扉頁 由于吳昌碩每日晚飯后乘坐黃包車到題襟館,我每晚也去題襟館看吳昌碩,時間一久吳昌碩就說:“這位小弟弟就請他當我們的館員好哩?!彼晕揖?/span>17歲參加了“海上題襟館金石書畫會”,成為年齡最小的會員。從此與題襟館里的書畫前輩來往就更加密切了,那段歲月里海上重要的宴會邀請時常會有“一老一少”的組合出現,一老指的是吳昌碩,一小指的就是我朱義方。以至于后來的鄧散木、張大千初到上海灘都慕名前來拜師,以為我是一位“朱老先生”,因為一般的人總會覺得吳昌老七八十歲,朱義方總得有個五六十歲吧。我也是從這個時候最終確立了我的金石書畫生涯,多半是被“名聲”給逼上梁山。一方面要忙學校學業,又要兼顧應酬交際,名流圈的各種邀請紛至沓來,在上海灘要保住自己的地位站穩自己的地位是非常困難不容易的,所以只能發奮的學習,晚上通宵研習金石書畫是家常便飯,購買大量的參考書籍,拜訪大資本家、寓公,見識他們的書畫彝器古玉等珍貴收藏,使自己不斷進步。
朱復戡先生所提及的“海上題襟館金石書畫會”可算得上是中國近代第一畫會團體,題襟館準確的成立時間目前無史料可考證,大約成立于清光緒時期,前后存在約有三四十年的歷史。辛亥革命以后前清的大員遺老們逐漸退出政治的舞臺,一些人來到繁華的上海灘做起了寓公。其中不乏許多人喜愛和擅長書畫金石,一來二往的筆墨雅聚促使“海上題襟館”成為了這批遺老們暫時的心靈歸宿地。1914年至1925年之間是題襟館活動高峰期。 【靜觀】 朱復戡22歲作品 【萬佛樓圖】 馬駘、朱復戡、黃俊、史喻廠、周柏生、柏文蔚、沈廣、吳藏龕、俞原、李懷霜、鄧澍、徐林、章炳麟、王晦等合作 【萬佛樓中佛無量壽】 朱復戡23歲作品 題襟館白天到館的人比較少,主要經營館員書畫金石作品的銷售事宜。備有各館員的潤格,同時也代訂潤例等。逐漸形成那些從外地新來上海的書畫家最先拜會的重要場所。題襟館每到晚飯之后廳堂里一張二三十人的長桌,總是高朋滿座,總要等過了十點鐘后雅聚才散。館員們常把收藏的書畫金石在聚會席間供彼此觀摩、品鑒,興之所至時則鋪紙研墨賦詩吟詠學術氣氛濃郁。少年朱復戡就在這種環境中逐漸學習、成長,可以說這段經歷讓朱復戡受用一生。 當時參加題襟館活動的館員主要有:汪洵(若淵)、吳昌硬(俊卿)、哈麟(少甫)、俞原(語霜)、盛宣懷(杏蓀)、王震(一亭)、倪田(墨耕)、徐林(竹賢)、黃山壽(旭初)、姚虞琴(景瀛)、程璋(瑤笙)、商笙伯(言志)、趙云肪、李瑞清(梅庵)、馮煦(夢華)、朱孝臧(祖謀)、陸恢(廉夫)、譚延闿(祖安)、李平書(鐘玨)、丁寶書(云軒)、趙叔孺(時?)、高時豐(魚占)、高時顯(野侯)、潘飛聲(蘭史)、駱文亮(亮公)、吳徴(待秋)、吳隱(石潛)、曾熙(農髯)、褚德彝(禮堂)、易孺(大庵)、狄寶賢(平子)、童大年(心龕)、鄭昶(午昌)、諸宗元(貞壯)、黃質(賓虹)、費研(龍?。?、黃保戊(藹農)、丁仁(輔之)、賀駿(天健)、錢厓(瘦鐵)、趙云壑(子云)、吳熊(幼潛)、張克和(石園)、馬駘(周企)、熊松泉(庚昌)、呂萬(選晴)、朱義方(復戡)、錢蘇漢(化佛)、宗士福(履谷)、王賢(個簃)、張澤(善孖)、張爰(大千)、陳斝(巨來)、田桓(寄葦)、孫鴻(雪泥)等等,幾乎囊括了當時上海灘顯貴及有名的書畫金石家。 【山水、石鼓文折扇】 呂萬、朱復戡(23歲)合作 【題《紅衣羅漢》圖】 吳昌碩、章炳麟、黃賓虹、胡適、梅蘭芳、太虛法師、王震、曾熙、劉海粟、王秉恩、黃慶瀾、馮熙、江亢虎、向燊、褚德彝、黃伯度、朱復戡、任堇、屈映光、高冠吾、柏文蔚、袁克文、伊覺任、易大廠、吳涵、宋禹、蒙樹培、馬駘、畢修方、魯指南、謝介子、駱亮公、陸光岳、田桓、謝公展、王九齡、朱貫成、曾漸逵、吳仲熊、楊了公、戈□云、邵文錦、鄧澍、呂景端、張丹斧、何海鳴、唐大圓、戚牧、施方白、慎予、吳敬恒、王修、謝鳳孫、錢云鶴等 【篆書佛字】 朱復戡27歲作品 題襟館最初的會址設在“小花園商余雅集茶樓”上(今上海九江路浙冮路路口),民國后遷至四馬路“三山會館”(今上海福州路云南路路口),約1915年至 1920年間先后又移至趙云舫家和汕頭路3號俞語霜家中。1926年末“海上題襟館"因活動經費困難舉步維艱,期間多次和其他書畫團體合并、改組等,直至1930年前后解散終止活動。 【題《時賢集錦畫冊》】 張大千、賀天健、孫雪泥、朱復戡、陸伯龍、王個簃、樊浩林、伏文彥、尤無曲等 【觀止】 朱復戡38歲作品 雖然“海上題襟館金石書畫會”存在的時間不長,但是他對民國時期上海乃至全國后來出現各類大小書畫團體起到了一定的引領作用。除了“海上題襟館金石書畫會”以外先后又有“豫園書畫善會”、“停云書畫會”、“長虹畫社”、“百川書畫會”、“中國女子書畫會”、“中國畫會”、“上海藝觀學會”、“爛漫社”、“書畫保存會”、“蜜蜂畫會”、“全國美術研究學會”、“上海書法研究社”、“大觀雅集”等優秀書畫團體。 【題《書畫集錦團扇》】 周錬霞、賀天健、鄭午昌、楊庶堪、孫雪泥、錢瘦鐵、朱復戡、王禔、褚德彛、馬公愚等 【節錄秦詔】 朱復戡41歲作品 民國時期,這些自發的民間書畫藝術團體為“發揚國粹文化”廣結人緣,成為海派文化中一道亮麗的風景。尤其是在戰爭時期,這批優秀的藝術家將自己推到了扶危濟困、救國救難的前哨,主動地承擔起了作為一個海上名流對于社會應盡的道義是值得后輩敬仰懷念的。 【滬戰勞軍文物】 1937年10月為紀念“八·一三”事變,上海文藝界為勞軍組織“慰勞將士書畫展覽”,大會囑朱復戡刻制此印,所有義賣書畫作品均加蓋此印以示紀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