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一年之計在于春,很多人在這個春天立了新的flag——跑步、健身、讀書、考證……熬夜也要完成,精神可嘉。可大家知道么,真正厲害的人從來不熬夜。 本期節目,我們就從“早起”這個作息習慣聊起,用經濟學視角分析:比起熬夜晚睡,為什么成功的人更偏愛早起。 1:99%的成功人士,都愛早起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做過一項研究,研究者選取兩組志愿者,一組由435名青年人組成,另一組由297名中老年人組成。兩組人分別填寫了一份關于他們情緒狀態、身體健康和一天中最偏愛時間段等問題的調查問卷。 研究結果發現,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習慣早起的人不僅能在一天的工作生活中表現出更好的狀態,身體更健康,也更容易在生活中感到幸福。 另外,國外學者曾花費5年時間,研究了177位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的日常習慣,最后發現:99%的成功人士,都有早起的習慣。 星巴克的董事長Michelle Gass,每天早晨4:30起床跑步;現年91歲的李嘉誠曾在接受采訪時說,不管多晚入睡,他翌日一定會在早上5點59分起床聽新聞、知天下事;作家村上春樹、鄭淵潔、投資大師巴菲特、商人郭臺銘、王健林、很過跨國公司的高管都會早起。 2:早起,更易形成路徑依賴 路徑依賴理論由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提出,意思是指:一旦人們做了某種選擇,就好比走上一條不歸路,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并讓你不能輕易地走出去。 這就有點像物理學中的“慣性”。 以每天閱讀2小時書籍為例。由于大多數人會把各種活動安排在下班以后,因此很難保證每晚的讀書時間固定下來。可能你今天晚上有個應酬,10點才到家,這時候已經很累了,但你想著要自律要讀書,因此晚10點到0點這個時間段是你今天的閱讀時間;明天晚上沒什么事情準時回的家,就選在晚上8點到10點閱讀了,這個就很難固定。 如果是早上起來讀書,情況又有何不同呢?假設你早上9點鐘上班,8點鐘出門的話,由于上班時間是固定的,那么6點起床,就能保證2小時的閱讀時間,不管是對成功人士還是咱們普通人,一旦形成路徑依賴(習慣),就容易堅持下去。 3:早起的機會成本更小、收益更大 從事一項活動的機會成本,是指你為了從事這件事而放棄的其他事情的價值。 早起時,我們的機會成本是2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帶來的收益是健康的作息(早起意味著早睡)、規律的運動、學習的滿足、工作的投入(提前處理當日計劃)等。 晚睡的機會成本不僅有2小時睡眠、身體的健康(科學表明,熬夜傷身、傷眼、傷頭發),在無法保證高效能的專注時,晚睡所帶來的收益卻很低。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早上這段時間,朋友圈沒人更新,游戲沒人連線,娛樂場所才剛打烊,世界一片寂靜,這時候,想心猿意馬想分心都很難。排除了外界干擾,我們才會更加專注、更高效率去完成計劃。 而晚上誘惑就比較多了,白天的工作一直在腦子里盤旋、領導突然在工作群@你、和朋友們的聚會還沒盡興、朋友圈又有人更新了……這個時候讓你安心專注,是不是有點強人所難? 這樣看來,早起的機會成本更低,收益更大。 4:早起運動讀書,給一天定調(效用) 經濟學中的效用指的是從某種商品和勞務消費中所得到的欲望或者需求滿足的程度。效用的基礎是客觀的使用價值,然而其歸宿卻是主觀的感受評價。 由于人具有區別于動物的理性,我們的感受和評價是復雜的、可變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可以改變我們的行動。大家應該有這么個體會,早上剛出門的時候,妝容精致、精神煥發的,而上了一天班回到家,就只想癱倒在床上不省人事。盡管24小時里,每個人經歷的波峰是不一樣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從早到晚,人的體力和腦力確實是在不斷消耗的。 同樣是1個小時學習,早上的1個小時和晚上的1個小時不一樣的。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早起讀書、運動的習慣所帶來的是精神的豐富、身體的輕盈,并且,這種滿足給一天定調、帶來全天的滿足。 同樣是讀書運動,有人選“晚睡”來延長每日的時間,也有人選“早起”提前安排好一天的生活,這其中除了有作息習慣的差異,也有著基本的經濟學邏輯。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最近天也漸漸熱起來了,希望各位在收聽節目之余,好好計劃下自己的生活,給2019定個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