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位及術前準備: 

切口體表投影: 
骨折復位:在擴髓前必須完成大致的骨折復位,復位技巧見股骨轉子下部分。
入釘點的選擇: 股骨髓腔在股骨遠端的投影點位于后交叉韌帶止點前方; 因此于后交叉韌帶上止點正前方,對應股骨長軸打入導針。 在X線下,側位像可以用髁間窩皮質線(Blumensaat line)來指示入釘點,入釘點在Blumensaat線的末端前方;正位像應該位于髁間窩正中。





髓內釘的置入: 導針跨過骨折端,用空心鉆沿導針逐步擴髓至小轉子水平(具體方法見轉子下骨折部分),注意擴髓后應徹底沖洗關節內的骨屑,避免產生游離體。 測量所需髓內釘長度,徒手插入髓內釘。如果有困難,可以輕輕敲入髓內釘。 髓內釘近端位置:骨折線位于股骨干遠端的骨折,髓內釘必須通過股骨干峽部;股骨干粉碎性骨折需將髓內釘插至小轉子水平。 髓內釘遠端埋入關節軟骨下,避免突出關節面,否則會損傷髕骨的軟骨面。根據髓內釘尾端沉入骨內的深度選擇適當長度的尾帽,尾帽不應埋入過深,以免骨折愈合后髓內釘取出困難。
近、遠端鎖定: 



閉合傷口: 在完成內固定置入及鎖定后,縫合關節囊、髕韌帶。 常規閉合切口
術后處理: 術后第1天,患肢行等長收縮鍛煉,膝關節被動功能鍛煉。 第1~2周,床邊非負重下行膝關節功能鍛煉。 第3~4周,拄拐下地,患肢部分負重,繼續行膝關節功能鍛煉。 骨折固定穩定,術后根據耐受情況逐漸增加負重。 靜態鎖定時,患肢負重不應超過自身體重的50%。 影響檢查提示愈合后,逐步增加負重。X線顯示骨折愈合延遲時,應延期完全負重。
經驗與技巧 阻擋釘技術: 
阻擋釘的目的在于對抗斜行骨折所造成的移位,因此在斜行骨折中,應置于遠端骨折塊較短的一側,而在髓腔寬大的部位應當使用2枚阻擋釘。
阻擋釘應該在擴髓之前置入,否則在擴髓時已經形成主釘的路徑,容易使阻擋釘失效。 阻擋釘可選用普通螺釘或鎖定螺釘,在置入阻擋釘后擴髓應當避免損傷擴髓鉆頭。
遠端鎖釘的長度及透視技術(以橫行鎖定為例)。 由于股骨遠端的形態,在橫斷面上呈梯形,因此在透視時,長度合適的鎖釘會呈現在股骨遠端骨內的現象。 如果不加以注意,已然將鎖釘擰入皮質下方,容易造成鎖釘過長,突破內側皮質,造成遠期疼痛。 因此透視時應當將患肢遠端內旋30°,投射內側髁皮質的切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