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在的,沒有當過村官的對這個問題還真的沒有多少發言權,因為你不了解當前的村官在農村的基礎工作難度有多大,也有很多的村官一心想為群眾辦事,帶領村民致富,但是與談何容易,下面我就結合我接觸的一些村官談談自己的看法。 早在九十年代,我就采訪過一位村支書,在當時縣里號召家家戶戶上項目的富民工程當中,憑著自己的年輕和一股子闖勁,日夜奮戰的致富的第一線,鼓勵村民發展大棚蔬菜生產,一個不足1000口人的小村發展了40多座大棚,并且到山東的壽光請來了技術員,當時很多的村民也是有了相當好的收益,也成為了全縣的致富典型,村干部當時為了幫助村民發展,幫助跑貸款,上項目,但是兩年以后很多的村民看到種植蔬菜大棚又累,而且勞動強度很大,相反在當地種植大蒜的一畝地也能收入幾千元,于是很多的村民開始放棄,在村干部勸說幫助無效的情況下,到第三年村里的大棚一個也沒有了,這樣一來村干部幫助的貸款都壓在了村里和一些村干部的身上,由于村里沒有收入,村支書無奈辭去村干部的職務,躲到了新疆打工,五年后回到家鄉,在不滿五十歲的年齡去世。 還有一位村干部上了當地一個最大的養雞場,由于鎮里的政策支持,達到了萬只,并且帶領群眾發展養雞,村里先后建起了三個有規模的養雞場,自己當時也被評為省勞動模范,還破格提拔為副科級干部,但是就是這樣的一位村干部,因為在種種的現象當中以破產而告終,自己辭去村干部成了負債人,至今家里一貧如洗。這樣的例子在當今的農村可謂比比皆是,不是他們不想帶領群眾致富,而是各種的制約太多,因素太多,可以說上面千根針,下面一條線,都要有村干部來完成,每天的日常工作就應付不過來,談何理思路、謀發展。 可能我說的有點偏題,現實的情況就是這樣,就是你想帶領村民致富,一般的村干部是否有這個能力,一來他們沒有資金,二來村里沒有產業的支撐,除非你是一個大款,在外創業成功,能夠拿出資金給村里辦一個產業,讓村民得到更多的實惠,相反一些村官現在只拿著每月幾百元的工資,家里還沒有村民富裕,幫村民致富可謂無從談起。以上是我的見解,歡迎褒貶評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