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一下古代的說文解字,古人下葬都是十分講究的,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規格來進行下葬,關于下葬存在這么幾個說法,那就是墳、墓、冢、陵,那么這四種下葬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呢? 第一種:陵 《說文解字》釋陵為“大阜”,即高山,引申為帝王陵墓。漢代以前,陵多指高山,但漢代以后,則逐漸以陵代指帝王墳塋。古代的陵墓,專指帝王世家的墓葬,普通百姓則只能用墳、墓、冢等詞,是有著嚴格界限和等級差異的。 第二種:冢 在《廣雅·釋丘》中曾指出:“墓,冢也”。不過,冢是有指高出地面的墳,還是與地面齊平的墓呢?按照《說文解字》的說法,“冢,覆也”,可知這種墓葬是于平地之上設置土堆/封土的。就此來看,冢又相當于墳。 第三種:墓 在《禮記·檀弓上》中曾有“古者墓而不墳”之說。依鄭玄的解釋,“墓謂兆域,今之封塋也;古謂殷時也;土之高者曰墳”。參照《禮記》與鄭玄之注可知,在殷商時期,墓葬與地表齊平,并不設封土。 至于古代何時開始于墓上設立封土,至今尚有爭議。不過,墓葬稱謂的變化上,大體可以參照王念孫之說:“蓋自秦以前,皆謂葬而無墳者為墓,漢則墳墓通稱。”即,先秦時將一切沒有封土/土堆的墓葬稱之為墓,到漢代時,隨著封土/土堆的流行,使得墳與墓通稱了。 第四種:墳 《說文解字》中講到:“墳,墓也。”段玉裁注:“此渾言之也。析言之則墓為平處,墳為高處。”即墳可泛指一切墓葬,但深究起來,則特指有高出地面土堆的埋葬場所,與平地埋葬的“墓”相對。 上面為大家說到的就是關于古人去世的集中墓葬的說法,不過這種概念已經逐漸地模糊了,比如說陵,現在一些地方也會使用陵,比如說中山陵或者是烈士陵,這些已經和最初地概念完全不同了,不知道大家看完了這些概念之后,會怎么認為呢? |
|
來自: 昵稱55301288 > 《瀏覽器下載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