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歷史上一位頗有建樹的帝王,能夠說出這樣的哲理,的確是有為之君。然而,現實生活當中,有多少人把“鏡子”僅僅當成了正衣冠的工具而已呢?也就是說,在我們人生之中的鏡子,除了日常照容貌衣冠的,還有另外幾面更重要的“鏡子”,需要我們學會去運用。非如此,生命的力量就會缺失,生命的質量就會空留遺憾。 培根也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而人類歷史的發展是呈螺旋式上升的態勢,許許多多的故事,只不過是換了時間,地點和人物。當我們有心去探索生命的智慧,盡可以去多讀歷史典籍,許多的答案都會自然呈現。就比如,年輕人想要創業,那么偉大的共產黨就是最好的老師。從建黨到建國,二十八年,在歷史長河中不過彈指一揮間,建立了新中國人民政府。但是,多少中華民族的精英,經歷多少血雨腥風和艱苦卓絕的努力奮斗,終于換得了整個中華民族的自豪與振興的機會。然而,在完善自我,建立和諧身心,和諧家庭,和諧企業與和諧社會的人生使命征程中,以人為鑒就顯得更加的迫切和現實了。 和諧身心,我以為首先需要真正的明辨什么是善,什么是惡。如果這個標準都沒有在靈魂深處扎根,那么所謂的修煉基本都是捏住鼻子哄眼睛——自欺欺人,那是不會有任何結果的。這還不算,更嚴重的后果是害了身邊人的慧命。有一位近代的圣人曾經總結過善惡的標準:做事合乎道理,把事做好,存心公就是善;相反,悖乎道理,把事做壞,存私心就是惡。為了擔心大家不好對號修煉,還繼續細分為講道不行道,知過不改過;吃點虧心里就難過,占點便宜心里就高興;非分的事,知道不可得而念念不忘,非法的事,知道不可做卻偷偷的做;有人夸獎,心里就高興,受人批評,心里就不快,都不是善人。 偉大的古圣先賢們,常常是變著法子,與時俱進的給當代人講道明理,不僅造福時代,更是造福人類。老師為了讓我們既要早點又更加方便的“入道”,將《道德經》細分為三十三個品質,讓我們時刻與工作生活去對號入座,不斷的反省修正,可謂用心良苦。比如,文明這個品質,貌似比較空洞,如果不能與生活相對應,好像還比較難感受。然而,就在我們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位留駐文化城的老師寫的日志,讓我的內心非常的震動。當她們一間房一間房的去清掃的時候,可謂是“景象萬千”。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多的“風景”?何況我們都是聞道而來的,更是為不辭辛勞得道而來。所謂的品質,在我看來,應該是融入血液,然后自動自發的發出為他人著想的利他思維,以及行事的連貫行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文明的品質,不僅是善與惡的分水嶺,也是能不能上道的起始點。鏡子,在不經意之間給我們樹立,需要我們用心覺知,才能照出心靈深處的漏洞。否則,再多的“努力”也來不及累積。去年剛剛結束的世界杯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國家,活脫像一匹黑馬,成為了亞軍,他就是歐洲小國——克羅地亞。一切皆有可能!其中有一個故事,讓我至今記憶猶新。效力于國際頂級俱樂部的卡利尼奇,因不滿教練把自己當成替補,而不服教練的調派,拒絕上場。耍大牌已經不是第一次了,賽后被教練直接開除。此時此刻,只有自己的面子,而將國家的榮譽棄之如履,忠誠的品質蕩然無存。經過其他隊友的全力以赴,最終取得了全所未有的成績。然而,國家隊和教練卻是以德報怨,將靈活性與包容的品質體現的淋漓盡致,回國后依然將獎牌頒發給這位“大牌球星”。最后,這位球星拒接了這塊獎牌,并發出了懺悔的聲音。 和諧身心,是我們修煉的基礎,就像上樓梯一樣。當我們能夠把身邊的人事物這面“鏡子”善用好,就像九層之臺之于壘土。根基越牢,空間越大。那么,和諧家庭,和諧企業,和諧社會才能水到渠成。祝愿更多的伙伴們能夠養成隨時找“鏡子”的習慣,讓生命中的瑕疵能夠得到及時的修正,讓生命的力量早日回歸,讓和諧早日相伴! 作者:伍允程(作者授權代發) |
|
來自: 道德經學用 > 《和諧社會,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