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鼻竇炎是指復蓋于鼻腔通道及鼻竇(位于顱骨前部充滿空氣的空腔)表面之黏膜的感染或炎癥。大部分由病毒引起的感冒會導致鼻塞,并可于數天內自行緩解。但如果是鼻竇發炎,便會出現如頭痛及面部腫痛等其他病徵。 病因 1、外在因素 (1)感染因素,主要由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所致。 (2)非感染/炎癥因素:包括過敏反應、藥物性鼻炎外界刺激物引起的鼻炎。 (3)通氣、黏膜引流障礙:多由手術、感染、外傷所致。 2、內在因素 (1)遺傳因素:黏膜纖毛結構和功能障礙。 (2)后天獲得因素:阿司匹林超敏反應相關的哮喘和息肉;自主節律失調;內分泌改變;竇口鼻道復合體解剖結構變異和阻塞;自身免疫和特發性因素;免疫缺陷;過敏和免疫學因素;臨近感染擴散。 臨床表現 1、全身表現:畏寒、發熱、食欲減退、周身不適、精神萎靡等癥狀。 2、局部癥狀:鼻塞、流涕多為黏性和膿性涕,量多而不易捏盡、嗅覺障礙、局部疼痛和頭疼。 急性鼻竇炎分期 1、卡他期:即急性卡他期鼻竇炎。竇內黏膜早期短暫貧血,繼之血管擴張,滲透性增強,漿液性或黏液性分泌亢進,分泌物為蜜黃色或無色。纖毛運動變緩,黏膜松弛、充血、水腫而變厚致竇腔,特別是竇口縮小甚至完全消失。可見上皮層下有粗細不等的纖維組織形成的網狀結構,其間充滿均勻細粒樣凝固血清,并有多形核白細胞及淋巴細胞浸潤,尤其多見于擴張的血管附近。 2、黏膜化膿期:即急性化膿性鼻竇炎。黏膜水腫和血管擴張加重,多形核白細胞浸潤等變化更顯著,分泌物為黏液膿性。時間愈久充血愈重,毛細管可破裂出血。因水腫加重壓迫黏膜下層,使血液供應不足,使上皮細胞與纖毛發生壞死與脫落。竇腔內存留黃色膿液,內含脫落上皮細胞,白細胞及細菌。 3、在急性炎癥的極期或其后,少數重癥病例可出現并發癥。其炎癥可侵及骨質或經血道擴散至骨髓、眼眶或顱內,如發生竇壁骨炎、骨髓炎、顱內感染和其他并發癥,一般多見于兒童。 慢性鼻竇炎分型 1、慢性卡他性鼻竇炎:黏膜上皮正常或增厚,大量杯狀細胞增生。固有層水腫變厚,血管周圍浸潤,管壁增厚或管腔阻塞。大量漿細胞和肥大細胞浸潤。黏膜水腫劇烈者可形成局限性隆起或息肉。鼻竇的骨質不受炎癥侵犯。分泌物多呈黏液性或黏液膿性,少數呈漿液性;病程久者在分泌物中可出現大量膽固醇結晶。 2、慢性化膿性鼻竇炎:上皮層可能出現區域性缺損及肉芽形成。固有層中有多量漿細胞和肥大細胞浸潤。血管變化及血管周圍浸潤較卡他性者病變明顯,甚至有肉芽腫形成。鼻竇的骨質可能受到侵蝕,發生成骨及破骨變化;增生性病變和萎縮性病變有時可并存。分泌物呈膿性。按其上皮層及固有層變化的特點,又可分為如下諸型: (1)乳頭狀增生型:表現為黏膜上皮的移行性病變,即由假復層柱狀上皮變為無纖毛的復層鱗狀上皮,表皮增厚突起呈乳頭狀。 (2)水腫型:又稱肥厚型或息肉型。表現為黏膜固有層劇烈水腫增厚,伴中度或重度圓細胞浸潤,水腫日久可呈息肉樣變甚至形成假性囊腫。 (3)纖維型:又稱瘢痕型或硬化型。主要病變在末梢血管,如如動脈內膜炎或動脈周圍炎,表現為動脈管壁增厚,其周圍的纖維組織增生,末梢血管阻塞,黏膜營養障礙。黏膜固有層中腺體較少,且有堅實的纖維組織形成。 鼻竇炎的治療 急性鼻竇炎 - 通常可在家中自行治療。休息、吸入水蒸氣、以及服用非處方藥物均可達到治療目的,你可向藥劑師查詢應用何種藥物。布洛芬(Ibuprofen) 或撲熱息痛 (Paracetamol) 等有助于減輕痛楚及幫助退燒。抗鼻黏膜充血劑,如假麻黃素( pseudoephedrine ) 及薄荷醇(menthol) 吸入劑均能減低鼻黏膜腫脹,幫助鼻竇引流。抗鼻黏膜充血劑的使用不可超過1個星期,否則會因使用時間過長而令鼻塞惡化。如果自行治療一星期后癥狀沒有改善,則應向醫生求診。【溫馨提示:具體用藥請結合臨床,由醫生面診指導為準。】 慢性鼻竇炎 - 可在藥房購買需要醫生處方的類固醇鼻噴霧劑 (如beclometasone 商品名為Beconase)。這種鼻噴霧劑通過兩種途徑起作用:對于長期感染,它可通過減低鼻黏膜腫脹使鼻竇引流暢通,同時也可減低由于過敏而引起的炎癥。另外,抗組織胺藥物如loratidine(Clarityn)也會有助于治療。病情嚴重時,醫生可能會叮囑病人短期服用類固醇,但必須在醫生監督下使用。經鼻內窺鏡手術為最后的方法,經鼻道將內窺鏡管及手術儀器插入鼻內進行鼻竇清洗及擴大引流孔,可在全身或局部麻醉下進行。此手術常見且安全,但也應記住任何手術都帶有一定風險。與本手術有關的特殊併發癥包括對鼻道或鼻竇內黏膜造成輕微損傷,或損傷顱骨。另外,治療慢性鼻竇炎時還可能需要進行其他類型的手術,包括矯正變形的鼻中隔軟骨(鼻中隔成型術)或切除鼻瘜肉。【溫馨提示:具體用藥請結合臨床,由醫生面診指導為準。】 鼻竇炎的預防 下列建議有助于減低發生鼻竇炎的機會,尤其對鼻竇炎易感染人士有用: 保持家居空氣濕潤 使用帶空氣過濾功能的吸塵機 停止飼養寵物 接受抗敏感注射 停止吸煙 少飲酒 潛水或游泳前使用抗鼻黏膜充血噴霧劑或片劑 |
|
來自: 昵稱60128878 > 《疾病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