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養蜂人遷徙之后,沒有歸巢的蜜蜂要如何生存? 職業養蜂人一年四季可以說都在到處“流浪”,因為不同地區、不同的氣候、不同的開花植物,這些養蜂人必須要追隨著時間的腳步,趕往不同的地方,采摘不同地區的花朵,吸納更多的蜂蜜,那么在養蜂人遷移之后,尚未歸巢的蜜蜂會怎么辦呢?下面科學興農就來同大家分享一下。 其對于一個完整的蜂群結構來說,工蜂、雄蜂、蜂王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在蜂落王國中,三者各司其責才能有效的維持“國度”的完好運轉,其中蜂王和工蜂雖說都是二倍體雌性蜜蜂,但是蜂王同工蜂卻在個體大小以及職責方面有著非常大的差異,工蜂負責外出采蜜,而蜂王則負責產卵繁殖下一代蜜蜂。而雄蜂則專職負責同蜂王交尾,產下工蜂與下一代蜂王。 從上面的功能中也可以知道,當養蜂人遷移到另外一處采摘蜂蜜時候,或多或少還是會殘留一些蜜蜂的即便是措施做的多么到位,而這些未能按時歸家的“工蜂”在缺少了蜂王與工蜂之后,準確的說已經喪失了蜂群結構的完工性,更不要說一下子喪失了“蜂王與雄蜂”兩個組合部分了。 因此這些浪的蜜蜂在歸家之后,找不到蜂箱之后會原地打轉,等待其他同他一樣沒能“回家”的蜜蜂,形成抱團飛,但是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喪失了完整結構之后的蜂群已經不能稱之為蜂群了,這些蜂群基本上都會慢慢死掉。當然如果附近有人在放養蜜蜂的話,這些蜜蜂則可能會歸集到別人的蜂箱中,但是這些僅僅是少數,每一個蜂群都有其特定的傳遞信號,而這些外來蜂進入別的蜂群之后命運也可能被咬死。 ?當然如果在養人遷走之后,能夠及時的在原來位置填補上蜂箱的話,那么其實還是能夠回收到不少工蜂的,而且在蜂箱有工蜂的情況下,還可能發展成為一個新的蜂群結構。 不過對于養蜂人來說,他們也不會讓這些蜜蜂流失在外的,一般來說在即將遷移的頭兩天基本上就已經開始著手遷移工作了。這些放出去的蜂量會大大減少,而且在盡量晚一點的將蜜蜂蜂箱關閉,盡可能的讓所有蜜蜂都能夠回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