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照片是一個二維平面,所以我們需要用一些方法技巧,使畫面呈現出立體感,突破二維平面空間。那么,側光就是拍攝時用得最多的一種光線,特點是能夠在主體上形成明顯的明暗對比。跟順光相比,它的立體感就會很強。

左圖是一個平面的二維圖像,你可以理解為這是順光拍攝的效果,沒有明暗對比,缺乏立體感。右側這個是側光拍攝的足球,光線從右上角照射過來,畫面中有清晰的明暗對比、明暗分界線、陰影、反光。同樣是一個足球,這張照片就顯得非常的立體。

這個照片就是在早上拍攝的,在人物的臉部會有明顯的陰影,也有比較柔和的明暗過渡,顯得人很立體,不死板。手機拍攝對焦的時候,點擊屏幕上臉部比較亮的位置,適當調整曝光,以保證畫面不要過曝。


如果室外光線太強,手機拍出來的效果會顯得不自然,在臉上明暗過渡的地方會比較生硬。所以,也可以在室內尋找側光的場景,比如,窗邊就是一個理想的環境,光會相對柔和一些,而且依然能保持明暗對比的立體效果。

在攝影中有一個原則叫【黃金一小時】,就是日出后一小時和日落前一小時。這兩個時間段的光線偏暖色調,而且不是非常的刺眼,角度也很低,所以很適合拍照。無論是拍人,拍風光,拍建筑,都會顯得非常的立體,明暗對比清晰。

iPhone 6sPlus 禾木村

iPhone 8 Plus 天津

什么是頂光呢?就是中午的太陽光、屋里天花板上的燈光,這種從上方照射下來的光都是頂光。

這張照片中,人物在光下,人的頭發、眉骨、鼻子在臉上留下了很雜亂的陰影,顯得畫面不干凈、很凌亂。而且,如果光很強的話,拍出來的效果就有點恐怖。

如果在頂光環境下,人戴了帽子,那整張臉就都被籠罩在陰影中,沒辦法很好地展現人物的表情、神態。所以,不建議在這種光線條件下拍攝。
但頭頂光真的就一無是處嗎?我們不能改變環境,但是可以改變自己的思維。一定要挖掘它們的特點,為我們所用。比如頂光拍人像的時候,可以做一些抬頭、遮擋陽光或者其他的動作。



拍攝建筑、風光也是同樣的道理。頂光環境下,物體基本上是看不到影子的,也看不到明顯的明暗對比。要突出主體的立體感,明暗對比是很重要的因素。
建筑像人那樣可以做不同的動作,所以拍攝風光、建筑時,還是盡量避開這個種光線。如果出去旅游,盡量“起早,貪黑”,利用低角度的光線拍攝,而不要選擇烈日當頭的時間出去拍照。

這張建筑照片,光線在上方,所以鏡頭中的建筑正面沒有明顯的明暗對比,立體感就不足。

而這一張,光線角度比較低,從側面照射過來,屬于側光,所以建筑有明顯的明暗對比,立體感非常強烈。
大家來學手機攝影主要是為了培養興趣,提升生活幸福度,絕大多數人并不是想成為攝影師。我們拍攝的場景也都是平常生活中的場景,素材也都來自于生活中。
經常有學員問我:“老師,我不知道該拍些什么,怎么辦?”我一般會回答:“任何一個你習以為常的場景都不要放過。”
比如在我們生活、工作的環境中,大家可能很少會停下腳步去仔細觀察,因為覺得這個太普通了,太平常了,這有什么可拍的呢?但往往好的照片,就來自這些看似平凡、不起眼的地方。
在生活中只要有光,就會有影,這種場景隨處可見。我們要做的就是放慢腳步,留心觀察,不放過任何一個有光影的地方。

這是在一個很普通的小店吃午飯的時候拍攝的。陽光透過窗子照射到桌子上,畫面左上角部分光線被墻擋住,陰影很明顯。我想突出煎蛋,但是只有半邊的陰影效果不好,于是我就用手遮擋了一下光線,創造出了右下角這個陰影效果,這樣就能出現一道光的縫隙,主體是煎蛋,剛好在縫隙中,顯得特別的突出。而且光線剛好形成了一個對角線構圖。


用手機拍攝的一個好處就是——便利,在路上隨時可以拿出來拍照片。這兩張照片拍攝時間都是下午的五六點,光線角度比較低,所以人物能在地上形成很長的身影。

iPhone 8 Plus 北京 太陽落山前的一刻,時間轉瞬即逝。在這里等人經過,人在地面上形成了長長的影子,與人和環境自然融合。暖色的環境,強調了畫面的故事性。
我經常會跟學員說一句話:“攝影不僅要把照片拍得好看,還要拍得好玩。”因為照片有趣味性,才能讓人印象深刻。

學員作品 蔡佳琨/攝 iPhone X 【光影戀人】。她利用光在地面投下的影子拍了一個虛擬戀人的場景。第一眼看這個照片時,感覺沒什么,很普通,但仔細看,影子中兩個人手拉手。而真實的男孩手里卻是空的,并沒有牽著另一個人。這就是通過錯位技巧和光影拍的一個照片。現實和影子形成了一種戲劇性的反差對比,畫面的故事性才會更強。

學員作品 鄧紅英/攝 iPhone 6 Plus一個普通的街拍作品。男孩的影子,仿佛是一個同行的伙伴,一前一后,相伴而行。通過合理的角度,使人和影子互不干擾,畫面非常的和諧自然。

學員作品 櫻花仔/攝 iPhone 6利用逆光拍攝三個跳舞的人,每個人在不同的位置,互不干擾。雖然是剪影,但是通過大小的對比,能夠感受到明顯的層次。舒展的肢體動作,讓剪影人物的輪廓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