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詩境如畫”,確實如此,一首寫景古詩若能深刻體會其中意境,就如同一幅美麗圖畫展現于人們眼前。古時的很多名詩就是因為具備如畫般的意境被后世人們配備名貴畫作之中,詩境點畫,畫展詩境,互相襯托,光芒更甚! 在我國古時,能做到“詩中有畫”這種意境的詩人不在少數,而最具有代表性的,當屬唐朝時期的王維了!王維乃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素有“詩佛”之稱,詩作題材主要以山水田園為主,也可算作其中的代表人物,他的田園風詩作幽靜恬美、色彩鮮明,每一作都如同優美的畫品一般,有一種觸碰靈魂、身臨其境的感覺!值得一提的是,王維不光詩作方面才華橫溢,在水墨山水畫上的造詣也是非常深厚,并被后世之人推崇為南宗山水畫之祖。 就因為王維的詩畫雙全,他的詩影響著他的畫作靈感,畫作影響著他的詩中意境。就連北宋大文豪蘇軾蘇東坡都對王維大加贊美,稱他是真正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既然王維的詩作如此美妙,那么今天小編就甄選了一首他的代表性詩歌同大家一起來鑒賞,一起來體驗一下這“詩中有畫”是怎樣一種高深的意境! 春園即事 唐 · 王維宿雨乘輕屐,春寒著弊袍。開畦分白水,間柳發紅桃。草際成棋局,林端舉桔槔。還持鹿皮幾,日暮隱蓬蒿。 王維的這首詩共分八句,是一首典型的五言律詩,從標題就可體會出這是一首描繪田園春景的詩作。詩人將一夜春雨后的田園美景,以及安逸灑脫的生活場景,融入到一起呈現于人們眼前。讓人感覺清新優雅、美輪美奐,確實不負“詩中有畫”的意境! 這首詩的大體意思是這樣的: 一整夜的春雨滋潤的大地很是濕滑,于是我穿上了輕便的木屐,清晨起來還是感覺有些春寒料峭,于是我又穿起了破舊的棉衣。農民們挖開了田壟將水分灌至田間,那些新發芽的綠柳中間夾雜著幾樹盛開的桃花。在草地之旁畫出棋盤進行對弈,樹林之端升降那取水用的桔槔。還要拿來那鹿皮做的小幾,在傍晚時分還要依靠它來隱于蓬蒿之中! “宿雨乘輕屐,春寒著弊袍” 這首詩的前兩句詩人主要用以交代了早春的一夜雨春所帶來的春寒料峭,并以春雨的冷鋪設了出場人物的形象,蹬木屐是為了防止地滑,穿破棉衣是為了避寒!而這樣的人物畫風,應是一位清修歸隱的隱者! “開畦分白水,間柳發紅桃。草際成棋局,林端舉桔槔” 中間這四句詩將景物由近拉向了遠處,乃是這位登場人物的眼中情景,春耕的人們忙于分水灌田,綠柳林間還夾雜著幾株花朵盛開的桃樹。閑人在草叢之際畫盤下棋,婦孺在林端取水做飯! 這幾句詩就是非常典型的田園風景,以忙閑之人為場景增添生氣,以草際林端為場景開闊視野,又以綠柳紅花為場景增添色彩,以此來看就是一副農間春色美景圖了! “還持鹿皮幾,日暮隱蓬蒿” 這最后兩句詩又將場景由遠拉回了近處,從遠處那農間忙閑的場景切換到了這位出場的隱者身上,在其身旁增添了一張鹿皮小幾,而隱者正坐于椅上身靠鹿皮小幾喝著清茶,身邊長滿了蓬蒿將他隱于其中,而隱者的目力所及正是遠處那農間場景! 最后兩句詩句,詩人將隱者那清幽典雅的生活場景歸于詩中,對照前面的所有場景正好形成了一幅完美的隱者賞農圖。讀完整首詩,不免讓人思路大開:一位歸隱鄉間的隱者,在早春時分坐于自己的庭院之中,腳蹬木屐身披破襖,身子稍稍歪斜靠在身旁的鹿皮小幾之上,身周長滿了蓬蒿,由于昨天下了一夜的春雨,葉子上仿佛還有未滴落的雨露,這位隱者極目遠眺,在遠處的鄉間,農忙之人忙于分水灌田,閑適之人在草邊下棋,而村中的婦孺也忙于在林端汲水做飯!這是不是就構成了一副非常完美的田園春景圖! 這首詩所繪景象層次明顯,色彩鮮明,又不失田園生活的那種灑脫雅興,確是一副逼真美麗的畫作,這就是王維“詩中有畫”意境的高深之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