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 墨竹圖 179cm×95cm 1764 年 上海博物館藏 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滴跣悴?,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后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鄭變 蘭竹石圖 240.3cm×120cm 上海博物館藏 鄭板橋書法,用隸體摻入行楷,自稱“六分半書”,人稱“板橋體”,在中國書法史上是獨樹一幟的。他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鄭變 蘭竹石圖 127.8cm×57.7cm 故宮博物院藏 鄭板橋的題畫詩,除了在內容上有思想性,抒情性以外,在形式上還更具有藝術性、趣味性。傳統畫家的題款跋文,大多題于畫的空白處,與畫面起平衡作用,而鄭板橋是將書法與繪畫糅合在一起,形成了共同表現形象的特殊手法,彼此關系不分割。如《蘭石圖》,鄭板橋別具匠心地將詩句用書法的形式,真草隸篆融為一體,大大小小,東倒西歪,猶如“亂石鋪街”地題于石壁上,代替了畫石所需的皴法,產生了節奏美、韻律美,又恰到好外地表現了石頭的立體感、肌理美,比單純用皴法表現立體感更具有意趣。這倒成了不可或缺的表現方法,既深刻揭示蘭花特征,寓意高尚人品的意境美,又有書法藝術替代皴法的藝術美。讓人在觀畫時既享受到畫境、詩境的意境美,又能享受到書法藝術的形式美,沉浸在詩情畫意中,給人以綜合的完美的藝術享受。 鄭板橋 蘭竹荊棘圖 178cm×110.3cm 常州博物館藏 峭壁蘭峭壁一千尺,蘭花在空碧。 鄭板橋 蘭竹石圖 74cm×130cm 濟南市博物館藏 題畫蘭 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巖深縫妙香稠。 鄭變 蘭竹圖 104.2cm×51.2cm 浙江省博物館藏 蘭 此是幽貞一種花,不求聞達只煙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