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很早就在蒙古草原過著游牧生活,但是直到秦末漢初才在冒頓單于的帶領下實現崛起。劉邦建立漢朝后,曾帶兵討伐匈奴,結果因輕敵中計,被冒頓單于圍困在白登山。事后,劉邦被迫向匈奴求和,把宗室公主嫁給匈奴單于,是為和親的開始。 鼎盛時期的匈奴 漢高祖劉邦死后,漢惠帝劉盈、呂太后、漢文帝劉恒、漢景帝劉啟鑒于漢朝國力不強,都沿用對內休養生息,對匈奴和親的政策,漢朝的國力于是得到提升。漢武帝即位后,憑借強大的國力,放棄和親政策,任用衛青、霍去病等大將多次討伐匈奴,先后在河西走廊和漠南地區擊潰匈奴人,對匈奴取得優勢。 匈奴漠南戰敗后,把王庭遷往漠北,國力由盛轉衰。漢宣帝時期,匈奴發生內亂,一度有五位單于并立,著名的呼韓邪單于便是五單于之一。呼韓邪單于戰敗后,采納其謀臣的建議,向漢宣帝表示臣服,借助漢朝的力量擊敗弟弟郅支單于,成為蒙古草原的統治者。 漢元帝竟寧元年(前33年),呼韓邪單于入朝,主動請求和親,希望成為漢朝的女婿。漢元帝表示同意,把王昭君賞賜給呼韓邪單于,實現了呼韓邪單于的愿望。呼韓邪單于封王昭君為寧胡閼氏,“寧胡”這個稱號對王昭君來說,可謂是實至名歸。 昭君出塞圖 呼韓邪單于與王昭君夫妻恩愛,生下了一子,取名伊屠智牙師。然而僅僅兩年,呼韓邪單于就身患重病,他先前已有十幾個閼氏,生下二十幾個兒子,為了匈奴的安定,呼韓邪單于臨終前安排長子雕陶莫皋為繼承人,并規定匈奴單于從此實行“兄終弟及”的繼承制度。呼韓邪單于死后,雕陶莫皋即位,稱號復株累若鞮單于。 在匈奴,“單于”類似中原的皇帝,“閼氏”類似皇帝的妃子,“若鞮”意為中原的“孝”字,這些都是匈奴人學習中原文化的表現。但是,匈奴人還有一個十分有悖于中原文化的習俗,那就是父親死了,兒子以后母為妻。哥哥死了,弟弟以嫂子為妻。 王昭君身為匈奴,不得不入鄉隨俗,勉為其難地成為“兒子”復株累若鞮單于的妻子。王昭君和新丈夫生活了十一年,又生下了兩個女兒。復株累若鞮單于死后,弟弟搜諧若鞮單于即位,史書從此對王昭君沒有了記載,有人說王昭君又嫁給了“小叔子”搜諧若鞮單于,也有人說王昭君過上了寡居的生活。 王昭君的影視劇形象 最終,王昭君在蒙古高原去世,再也沒有回過朝思暮想的中原。王昭君和親呼韓邪單于,給匈奴和漢朝帶來了近半個世紀的和平,但她的婚姻和生活都是不幸的。后世流傳下來一封王昭君寫給漢元帝的書信,王昭君灑滿眼淚,在信中寫道: 臣妾幸得備身禁臠,謂身依日月,死有余芳。而失意丹青,遠竄異域,誠得捐軀報主,何敢自憐?獨惜國家黜涉,移于賤工,南望漢關徒增愴結耳。有父有弟,惟陛下幸少憐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