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季,打響排毒“第一槍”! 《黃帝內經》記載: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春季位于冬夏兩個極端季節之間。 冬主“藏”,陽氣內藏,毛孔緊閉,郁熱蓄積體內,加上冬季養生重進補,一個冬季下來,也會遺留不少痰濕。到了春季,這些濕熱之氣就亟待釋放。 夏季,人體陽氣浮于外而虛于內,如果春季沒有講這些痰濕郁熱排除體外,到了夏季,它們就會狠狠肆虐人體本就虛弱的內里,危害極大。濕熱瘀積,影響陽氣條達,加劇血液粘稠,就會形成血斑,影響心腦血管供血。所以,人們總是習慣性地說“春不排毒,夏必受苦”。 不過,春不排毒,受苦的可不僅僅是夏季,確切地說,全年都會受累。 古人云:一日之際在于晨,一年之際在于春。 早晨起床后,我們的習慣流程是:喝水、上廁所、刷牙……目的就是清空一整晚積累的代謝物,這樣才能神清氣爽。 同理,春季作為一年四季的開始,就好比早晨,身體經過夏養、秋收、冬藏,需要及時清理干凈痰濕郁熱,接下來的一整年才能舒坦。 而且,春主生,內孕生升之機,人體和自然界一樣,寒氣漸漸遠離,陽氣不斷生發,毛孔開始擴張呼吸,新陳代謝速度加快,代謝效果自然翻倍。 二、五臟受邪 = 生病+早衰 五臟相當于人體的五員大將,它們是否強健,直接決定了我們的健康狀況。痰濕郁熱若堆積在五臟之內,就會影響五臟的功能,由五臟供養著的筋骨、肌肉、皮膚、神經等也就跟著一起生病、衰老。 因此,排毒首先要將五臟打理干凈。 三、艾灸,排毒的首選之法 艾灸祛邪的原理在于:以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使熱力和藥性通過經絡腧穴得到傳導,在體內循環運行透達五臟,五臟深處的痰濕郁熱便以濁水、濁氣、濁物的方式排出體外,目的就達到了。 以濁水為例,有些艾友施灸后會出汗的現象,這些“汗”其實就是人體表面的濕氣,有的艾友會拉肚子,那么就是排除五臟的痰濕,濁水淤積體內,就會消耗人體血液,是上火、炎癥的主因。 綜上所述,艾灸是祛邪的首選之法,因為唯有它能排出人體深層(透達五臟)的痰濕郁熱。 四、春灸5穴,排五臟之邪! 1、心臟:少府穴 《素問》有云“諸血者,皆屬于心”,心主血脈,心臟沒有毒素瘀積,心氣就足,心臟泵血就有力,五臟六腑就都能得到滋養,人就容光煥發。反之,人就會面色無華,甚至形容枯槁。 少府穴是手少陰心經的穴位之一,穴名意指心經氣血在此聚集。艾灸此穴可降心火,祛除心臟的郁熱之邪,凡是心火上炎引起的癥狀都可以通過艾灸少府穴得到緩解。 2、肝臟:太沖穴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過濾器”,任何進入體內的物質,都要先經過肝臟“檢閱”。因此,肝臟是最先受傷的“排頭兵”。 中醫有“女子以血為主,以肝為養”的養生古訓,肝主藏血,女人的氣色有賴于肝血濡養,加上女性天性敏感、思慮過多,易導致肝失疏泄。 太沖穴被譽為人體的“出氣筒”,它是肝經的原穴,艾灸此穴可消肝氣、下肝火,最大限度地排除肝臟毒素,調和氣血,柔肝養肝。 3、脾臟:商丘穴 脾主運化,一旦痰濕困脾,就會直接影響脾將飲食水谷轉化為水谷精微和津液,進而吸收、轉輸到全身各臟腑的生理功能。 商丘穴主要對消散脾經之內的熱具有效果,比如便秘、黃疸、癲狂、痔瘡等,基本都是內熱造成的,都可以使用商丘。 此外,商丘穴正好對應于足底反射區中的下身淋巴反射區,因此可以治療各種炎癥。這是因為脾主統血,它能把新鮮血液運到病灶上去,臟東西被清走后,炎癥自然也就消除了。 4、肺臟:合谷穴 《黃帝內經》曰“肺朝百脈”,就是說人體的各條經脈、各個穴位,其功能作用的好壞,最終都能在肺上得到體現。中醫號脈時將手指放在寸口(肺經的經渠、太淵二穴在此處),其實就是通過觀察肺經來了解全身腑臟的情況。 春季,肺熱瘀積、肺衛不足的人,極易引發肺系疾病,如哮喘等,其他諸如皮膚過敏等也與肺有關。故而,春季必須排出肺邪,增強肺衛。 合谷穴的功能是鎮靜止痛、通經活經、清熱解表,艾灸此穴可清熱化痰、止咳平喘、宣肺利竅。 5、腎臟:筑賓穴 腎臟是人體重要的排毒器官。腎臟每天過濾血液300多次,約2000升,肌酐、尿素、尿酸及其他代謝產物也都由腎臟排出。 筑賓穴是足少陰腎經的排毒大穴,主要功效是清熱利濕、化痰安神、理氣止痛,是補腎排毒不可或缺的穴位。 筑賓穴最擅長排出兩種毒素: 一種是氣毒——吸煙、汽車尾氣、工業廢氣、室內甲醛等外源性毒素,在體內積聚、發酵、沉積,就會形成“毒垢”。 另一種是肝臟轉移給腎臟的毒素——常年服藥的人,肝臟每天都在超負荷代謝毒素,雖然艾灸太沖穴可以解肝臟之毒,但它是把肝臟的毒排到腎臟,此時艾灸筑賓穴,可以起到二次解毒的作用。 自古以來,春季排毒就為歷代醫家所重視,因為它不僅對疾病“防患于未然”,還能為一年的健康掃平障礙。 當前,正值春三月,此時艾灸,一則,補充陽氣,通暢全身氣機,助推排毒效果不斷增強;二則,天氣回暖,艾灸比冬季方便多了,可以天天在家自行操作。 所以,大家一定要抓住這個黃金時間,趕緊艾灸排毒,健康一整年! 每天可以選取1-2個穴位灸一灸,每次每穴左右各10分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