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Q:師父,現在有時候就是你說她,她就是有點煩躁,反正她嘴老是不干凈,有時候罵人家。 A:這個已經是有逆反心理了。爸爸媽媽不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過去講話太隨便,嘴巴里肯定也不干凈,吵起架來當著她的面,她怎么會沒有罵人的習慣呢? 如果爸爸媽媽從來不吵架,講話輕聲輕氣的,這孩子會罵人嗎?不要講別人,她就是你們的一面鏡子。 ——02—— 孩子叛逆期是如何形成的 Q:小孩子一般都會有叛逆期,那么叛逆期從玄學上說,有什么說法?是業力還是冤結? A:冤結。叛逆期,實際上從現實生活中講,就是當他逐漸長大,看到爸爸媽媽,已經沒有那么一種尊敬感了。 因為爸爸媽媽太多的毛病展示在孩子身上,孩子已經懂得很多人生道理了,這個時候他會看不起爸爸媽媽,會有一種叛逆。 還有,因為他接觸社會了;還有,就是因為他前世的緣分,惡緣都是從懂事情開始的。所以,這個叛逆期就這么形成了。明白了嗎? ——03—— 何化解與孩子的惡緣 Q:我有一個孩子現在很鬧很叛逆,想問問師父,我可以念什么樣的經? A:你應該給他念心經,每天給他念7遍,還有解結咒,解結咒要念21遍,還要念禮佛大懺悔文,應該念2遍。你就說“請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保佑我某某某和我孩子某某某化解惡緣”,三個經都是這么講,你看看靈不靈。 —04—— 給孩子留財不如留德 唐朝有一個彭隱居士,非常富有,而且很開悟,在他活著的時候,他的孩子就經常爭奪他的財產。到他年紀大的時候,有一天他將家產全部裝在一艘大船上,開到河中,將所有的金銀財寶全部沉入江中。很多人說:“你為什么這么做?為什么不用錢財做些功德呢?你做些好事接濟接濟別人也好啊。” 彭隱居士說:“好事不如無事,無事才是真正的好事。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做好事都有需求,都想要回報,這種不是真正與人為善的好事。人要懂得平安是福,我求一平安,免得后輩為我的金銀財寶打官司。”這個故事說明,我們為子孫后代要留德而不留財。 ~~~~~~~~~~~~~~~~~~~~ 父母親對祖輩很孝順,孩子從小耳濡目染,等到父母親年齡大了,孩子學樣,孩子也是非常的孝順。這就是父母親種下的善因,到了他們晚年的時候得到的善果。 當著孩子的面隨便吹牛,孩子以后吹牛更是厲害。當著孩子的面隨便謾罵,孩子從小就學會了謾罵。父母親節約,孩子就會懂得節約,這是言傳身教啊。所以說,己不正,焉能正人? |
|
來自: 青島Looker > 《傳統文化家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