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井岡山杜鵑爛漫
四月的井岡山,向來是芳雨霏霏。隨著春的腳步,我們來到了向往已久的江西坳。古有“郴衡湘贛之交,千有羅霄之腹”,說的就是江西坳。江西坳,海拔1841米,位于江西與湖南交界的羅霄山脈上,是井岡山的最高峰。和江西第二高峰南風面倆倆相望,就像兩位偉人手握手,巍巍嶼立在羅霄山脈的群峰中,俯瞰湘贛大地,閱盡歷史滄桑。 我們駕車從新城區出發,經茨坪、黃坳,至長坪鄉政府。長坪鄉政府位于兩省三縣交界處(江西省井岡山市、遂川縣和湖南省炎陵縣),解放前稱遂川縣第五區長煙鄉,解放后并入黃坳公社,1984年改名長坪鄉至今。 行走在上山的泥石路上,兩邊山峰陡峭對峙,錯落的石塊中間伸展出一叢叢倔強的小草。路旁的草地上,開放著紅色的、金色的、紫色的各色野花,迎風招展,恍若頑童在母親面前撒嬌耍賴,稚趣蕩漾。一節節的春筍撒著歡地迎著陽光向上長、向外展。也有那剛從泥縫里伸出來的小筍,不停地把尖的筍角頂開縫隙,堅持著向高處生長。那紫紅的筍衣撐不住春筍的頑強生命力,只有一層層地剝落下去,露出新鮮的竹。脫了紅筍衣的竹,堅韌不拔、毅然挺立,不擇地而生,不因時而變色,不因困苦而退縮,一如當年這片紅土地上的人和事。 越過竹林,我們踏上了擁有三百年歷史的“茶鹽古道”。茶鹽古道修建之初為泥砂路。每當雨雪天氣,道路泥濘不堪,濕滑難行。過往商人一不小心就會滾落山下。后來,一名叫成啟昌的富商捐資改建成石板路。古道全長150公里,全部由花崗巖鋪筑而成,耗費近1億塊石板。石板或大或小、或長或短,皆就地取材。整條古道在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的崇山峻嶺間蜿蜒穿行,貫通江西、湖南、廣東。客商們將當地的茶葉、茶油等土特產品通過古道,從湖南販到江西、廣東,再從廣東運回鹽、黃金、白銀等。站在寂靜的古道上,遠處隱隱傳來過往客商的歡聲笑語,偶爾還有一聲馬嘶,似乎在訴說著昔日茶鹽古道的繁華與喧囂。 沿著茶鹽古道,拾階而上。一縷山風輕輕吹來,帶著春意和溫柔。拂過藍的天、綠的樹、清的溪,這般輕快,這般高興,在江西坳上自由飛舞。傾聽著風的呢喃,滿山的杜鵑花綻放在眼前。“火樹風來翻絳焰,瓊枝日出曬紅紗。回首桃李無顏色,映得芙蓉不是花”。或許是因著江西坳的山山水水,又或許是浸透著紅軍的熱血,所以杜鵑竟是如此與眾不同的色調。即便是歷代名師,傾盡手中的畫筆,也畫不出此時杜鵑花的嬌美與艷麗。花朵是大朵大朵的,緊緊挨在一起。花瓣是密密實實、層層疊疊。花蕊是粉粉甜甜的,叫人喜不自禁。 那一瞬間的嬌美,是一抹欲拒還迎的羞澀;那一剎那的艷麗,是一種天真無邪的嬌憨;時而美麗如畫,姿態盡顯,時而朦朧如詩,引人遐思。 絢麗奪目的杜鵑花,一叢叢、一簇簇。在羅霄山脈上,在茶鹽古道間,如火焰、似朝霞、流光溢彩,把江西坳繪成一幅如夢如幻的春色圖。從趙公亭至石茶亭,長長的綠廊鋪滿了云錦杜鵑。“最惜杜鵑花爛漫,春風吹盡不同攀”。那鮮紅的杜鵑花,用如血的赤誠,延續著一個五彩的花期。那燦爛怒放的花開,那落英繽紛的花落,襲卷了整個春季,點燃著整個江西坳。這分明是一場生命的接力,分明是一份紅軍烈士的囑托。在江西坳的巔峰上,杜鵑花伴著春,伴著古道,演奏出一曲紅色的歌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