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廣賢文》為什么說“讀了《增廣》會說話”? 《增廣》即《增廣賢文》是中國古代兒童啟蒙書日。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書名最早見之于明代萬歷年間的戲曲《牡丹亭》,據此可推知此書最遲寫成于萬歷年間,后來,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改成現在這個模樣,稱《增廣昔時賢文》,統稱為《增廣賢文》,作者一直未見任何書載,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間儒生周希陶曾進行過重訂,很可能是民間創作的結晶。 《增廣賢文》從表面上看內容似乎雜亂無章,但只要認真通讀全書,不難發現有其內在的邏輯。其絕大多數句子都來自經史子集、詩詞曲賦、戲劇小說以及文人雜記,其思想觀念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儒、道各家經典,從廣義上來說,它是雅俗共賞的“經”典普及本。不需講解就能讀懂,通過讀《增廣》同樣能領會到經文的思想觀念和人生智慧! 《聲律啟蒙》《聲律啟蒙》對兒童掌握音律有些什么幫助? 《聲律啟蒙》由康熙年間進車萬育撰,是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分為上下卷,按韻分編,包括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學習。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瑯瑯上口,讀起來如唱歌一般。與其他用三言、四言句式相比更有韻味,在啟蒙讀物中獨具一格,經久不衰。明清以來,如《訓蒙駢句》《笠翁對韻》等書,都是模仿《聲律啟蒙》的這種方式編寫,并得以廣泛流傳。 《幼學》為什么說“讀了《幼學》走天下”? 《幼學》即《幼學瓊林》,最初叫《幼學須知》.又稱《成語考》、《故事尋源》一般認為最初的編者是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也有的意見認為是明景泰年間的進土邱睿。在清朝的嘉慶年間由鄒圣脈作了一些補充,并且更名為《幼學故事瓊林》,民國費有容、葉浦蓀和蔡東藩等又進行了增補。全書共分四卷。 《幼學瓊林》是駢體文寫成的,全書全部用對偶句寫成,容易誦讀,便于記憶。全書內容廣博,包羅萬象,被稱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人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 書中對許多的成語出處作了許多介紹,讀者可以掌握很多典故,此外還可以了解中國古代的著名人物、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風俗禮儀、生老病死、婚喪嫁娶、鳥獸花木、朝廷文治武功,飲食器用、宮廷珍寶、文事科第、釋道神鬼等諸多方面的內容。書中還有很多警句、格言,到現在仍然傳頌不絕! 《龍文鞭影》《龍文鞭影》是怎樣的一本啟蒙讀物? 《龍文鞭影》原名《蒙養故事》,明代萬歷時蕭良有撰。后經安徽人楊臣諍加以增訂,改名《龍文鞭影》所謂龍文,指的是古代一種千里馬,據說它只要看到鞭子的影子便會奔跑馳騁。以《龍文鞭影》為書名,形象地反映了該書“逸而功倍”的效果。 該書內容主要來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同時又從《莊子》和古代神話、小說、筆記如《搜神記》《列轉仙傳》、《世說新語》等書中廣泛收集故事。輯錄了歷史上許多著名人物如 孔子、司馬遷、諸葛亮、李白、杜甫、朱熹等人的故事。 全書共收輯了包括孟母斷機、毛遂自薦、荊軻刺秦、鷸蚌相爭、董永賣身、紅葉題詩等2000多個典故,文字簡練扼要,能闡明故事概要,可稱之為一本典故大全。 該書全文都用四言,成一短句,上下兩句對偶,各講一個典故。逐聯押韻,全書按韻編排,讀起來朗朗上口,十分方便兒童記憶。 《五子鑒》《五字鑒》對幼童學史有哪些幫助? 《五字鑒》是一部幾百年來流傳較廣的蒙學讀物,原名為《鑒路妥注)為明代李廷機根據我國古代歷史資料所寫。 此書大略是以五言詩句韻文的形式,按時代順序將我國上自遠古傳說,下至元明的社會歷史進行了簡單扼要的總述和概括。所以,可以說這是一部專述我國社會政治歷史發展的蒙學讀物。全書僅萬余字,行文言簡意賅,敘事條理分明,贏得了舊時讀書人的喜愛,并成為蒙館中與《三字經》《增廣賢文》《幼學瓊林》并列的蒙學讀物,且被稱之為《五字鑒》。 據清人翻刻者鄒梧桐所說:“有明李廷機先生,胸羅全史,手著《鑒略》,自皇古以乞宋元事跡,舉其大綱,略其小目,俾讀者開卷了然,儼與歷世受命之主,賡揚一堂;更可喜著;句調葉律,有類詩歌,與人可誦可讀,一部二十一史之要領也。” 《小兒語》啟蒙讀物《小兒語》有些什么特色? 《小兒語》明代呂得勝所撰寫。呂得勝,河南寧陵人,字近溪,生活在嘉靖時期。他很關心兒童的教育工作,主張兒童有知識時,就要進行正確教育。當時民間流傳一些兒歌,如“盤卻盤”、“東點燈西屋亮”之類,他認為這些兒歌對兒童固然無害,但對品德修養以及后來的發展也沒有什么好處。于是他著手編寫新的兒歌,用來代替舊的兒歌,終成此書。 此書,語言淺近,人人明白。用四言、六言、雜言(了數不得等)的語言形式,宣傳一些做人的道理,其中有消極的成分,也提出了每個人應該具有的良好品德。此書問世以來,很受歡迎,在民間廣為流傳,影響很大。 《笠翁對韻》《笠翁對韻》對幼童學習有些什么幫助? 《笠翁對韻》由明末清初李漁編撰。李漁(1611——1680年)原名仙侶。號天征。后改名漁,字笠翁。祖籍在浙江蘭溪下李村。生于雉皋(即今江蘇如皋),是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戲曲和小說作家。他仿照《聲律啟蒙》寫了一本旨在作詩的韻書 被稱為《笠翁對韻》。 該書內容聲韻協調,朗朗上口,從單字到多字的層層屬對,入唱人吟。十分優美,對加強初學者語音、詞匯、修辭方面的訓練大有裨益。 |
|
來自: 昵稱3290180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