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習俗隨著歷史的車流滾過千百年,傳統習俗和傳統文化也從千百年前緩緩走來,有的已經落伍了的東西早在半道上丟失。歷史告訴我們:走到今天的不一定都是精華,請考量沿襲。 所謂傳統乃原始習俗與封建習慣的綜合體,亙古以來流傳民間,成風成俗,葬禮習俗亦然。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習俗也就是規矩,喜婚喪葬按門立木各種民間活動中都有一定的規矩,規矩有習慣成俗而來,即“禮法”矣。所以民間各類活動開展起來按部就班、井然有序。就是規矩、習俗在起作用。足見其重要,但也有糟粕部分,我們傳承時有必要取精棄糟。 歷史傳統和歷史文化的傳承需要我們再思考。下面我們以傳統葬禮中的部分忌俗來揭秘其中惡性“密碼”對大眾造成的不良影響。我們有必要進一步探討: 葬禮忌俗一:人死之前即咽氣之機口中必放茶葉 揭秘:傳說到陰間有一種“忘魂湯”,湯里放茶葉的,此湯一旦喝了就忘記親人了。為了不讓亡人忘記親人,死后立馬口中放茶葉,到了陰間蒙混過關,一看口含茶葉閻王以為忘魂湯已喝過了,不再給喝忘魂湯,亡人就不會忘記親人了。現在多含金銀之類的貴重之物。此忌僅表達對死者的寄托,僅此而已。 葬禮忌俗二:亡人不穿短,男穿單女穿雙 揭秘:人死后穿衣的件數,男單即一三五七九件,女雙即二四六八十件之意;統穿長衣而不能穿短衣,所以有人連背心褲頭都不讓穿,取意“不能斷”的意思。 男單女雙的說法出自易經,在八卦符號里面,男為陽陽爻為一橫,女為陰陰爻為兩橫,由此而來,無可厚非。但此處隱含著一層更加重要的意思:死者必穿衣服,不可裸露入棺。哪怕再不孝,你只能在給亡人穿幾件衣服的問題上摳摳搜搜一下,除此之外無留任何縫隙可鉆。真可謂“定下限而不封頂”,家境再寒難也要給亡人必備一套衣;家境好的隨力而行,多多益善;另外“統穿長衣而不能穿短”那是后來人完全處于無腦傳承而造成的毫無意義的歪俗。試想一下,亙古以來哪有內衣內褲短袖背心之類的東東啊,舊俗傳承至今天,還要必須穿長衣服,否則對后人不利的說法有失現代文明。看看我們國家多少偉人去世,都是整整齊齊的中山裝,端莊而大方。 葬禮忌俗三:孝男孝女遮目不見塞耳不聞 揭秘:孝男孝女穿戴取義:頭戴麻孝帽,帽檐遮目不見,兩邊垂釣倆棉球塞耳不聞,穿鞋要趿拉不能穿滿即弓腰慢行之意。手持喪棒乃人性化“道具”讓借力歇息之意。 孝男孝女頭戴的麻孝帽檐制作時有意留長的,意即遮住你的雙眼,什么都看不見;兩邊垂釣的兩個棉球意即塞耳啥都聽不到。北方習俗:人死后家族或左鄰右舍中產生“四大喪主”即喪官、禮官、庫官、灶官,各司其職,“孝男女”將家中所有家當全部交付“四大喪主”,剩下的就是眼不見耳不聞,那頂孝帽時時刻刻提醒你“不見不聞”。免得殺豬宰羊的、吃喝潑灑的你舍不得橫豎阻攔,這喪事怎么辦的下去呢?穿鞋要趿拉意思是孝男孝女走路彎腰慢行,以示對亡靈之孝,對來賓之敬。至于喪棒純粹是為孝男孝女考慮的一種人性化“道具”,下跪磕頭太頻繁,當你堅持不下去的時候,輔你一臂之力,老祖先規定的習俗太人性化了。 葬禮忌俗三:嬰兒與孕婦禁忌參加送葬禮,孕婦不勒麻袋 揭秘:此忌是從安全考慮,嬰兒與孕婦抵抗力較差,人死必有病氣,加之多人聚集的場所不宜嬰兒與孕婦參與。孕婦不勒麻袋,更是從小寶寶的安全考慮的,十分人性化。 葬禮忌俗四:入殮時忌哭,忌淚滴亡者身 揭秘:死人入殮即“蓋棺論定”,此儀式一過,再也見不到亡人面,所以對親人而言是十分傷感的時刻,一旦控制不好情緒會造成儀式亂套,所以規定忌哭、忌淚滴亡者身。否則亡者魂魄留戀人間而無法轉世超生。此程序本應是個維持入殮儀式的禮法,但為了做到利落,加了一個讓人心驚膽戰的密碼:否則魂魄留宅無法轉世超生。多恨的程序密碼啊,誰敢不尊呢?至于是不是真的無法轉世超生呢?此問題玉皇大帝不知,地獄閻羅王也不知啊!是編程序者為了更好地執行程序內容而敲打的一個惡性密碼,僅此而已! 葬禮忌俗五:守孝期一般為一百天,百日守孝期內忌剃須剪發 揭秘:北方守孝期為一百天,此程序只表示傷痛和表達對親人的哀思。還有什么不修邊幅辟邪了,令亡魂認不出來呀什么的,都是胡扯八道,令現代文明汗顏。 葬禮忌俗六:棺不落地,忌言“重” 揭秘:出殯沿途抬棺者只可換人不歇棺,且忌諱說“重”。若無此程序,抬棺者走幾步歇一歇成何體統,然后你也說重,他也說重,對死者有不敬之嫌,家屬也十分難堪。至于抬棺間歇、說“重”會出現不利狀況等,都是唬人的把戲,但編程者愿望良好。 葬禮忌俗七:忌“重孝”串門,觀婚嫁,觸嬰兒 北方守孝期為一百天,“重孝”即大孝子。認為大孝子身帶煞氣,串門沖財門;觀婚嫁沖新人;觸嬰兒沖嬰兒。百日之內凡喜慶與神事活動“重孝”者都不宜參加,包括過年可以不給長輩拜年。 “重孝”者理應回避這些喜慶神事活動的,生死離別痛苦不堪,回復平靜需要一些時日,這本來是個良性程序,但編程序的人為了施行得力就加上了什么“沖財門”、“沖新人”、“沖嬰兒”之類的惡性密碼,令人望而生畏,不敢越雷。 葬禮忌俗八:靈前忌貓 揭秘:設靈堂停尸守靈有的需要好幾天,忌貓是怕啃壞了尸首,類似事情確有發生。至于靈前有貓死者詐尸或禍及家人等,都是為了讓孝子守好靈堂,以免出現被貓啃懷尸首的尷尬而加上去的唬人的惡性密碼而已。編程者的惡作劇。 ![]() 葬禮忌俗九:“阿舅不擺威,亡人不脫生”,并規定阿舅擺威期間,大孝子只有領命不得還口 揭秘:(北方習慣)阿舅即代表娘家或外家(即男孩舅父家),葬禮上特邀來為逝者做主,專門安排阿舅擺威的一個環節來督辦喪禮,督辦內容包括為逝者生前如何孝敬如何治病,死后所辦經事有多大,棺木什么材料穿了幾件衣服,何時出殯如何抬埋等等大小事宜都要向阿舅一一匯報,阿舅若有不滿意之處責令其改正,若滿意了起身到靈堂前燒紙磕頭大哭三聲,算阿舅擺威結束。故有“阿舅不擺威,亡人不脫生”之說。也有擺威之機,對有些生前不孝大逆不道之子女公開批評數落,堪稱為孝敬老人的一堂教育課。此法在農村至今盛行,收效良好。 ![]() 葬禮忌俗十:忌客人說笑歡歌歡跳 揭秘:喪禮畢竟傷感,若有人大聲說笑歡歌跳舞,起碼對逝者家屬的不敬。故參與喪禮人要守五不規矩:不大聲,不說笑,不歡跳,不唱歌,不戲鬧。 ![]() 葬禮習俗是一種歷史傳統,也是一個歷史文化。葬禮傳承至今乃地區差異頗大,是特殊的一種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誠所謂“十里一俗,五里一禮”。不管如何,傳統習俗有其精華,也有糟粕,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有些已經落伍的習俗為社會發展設阻。這就有必要了解傳統習俗的由來,辨其真偽,傳承精華,拋棄糟粕,有益于社會進步。 通過上述十大忌俗可以發現一個共同點:所有忌俗的編程行為基本良好,但為了執行得力而為程序敲打的“密碼”都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或曰“惡意性”,猶如,若不如此做對家庭對個人對子女不利或兇等等,這些都在挑戰現代文明的底線,不利于對下一代的文明教育。 歷史告訴我們:走到今天的不一定都是精華,請考量沿襲。 |
|
來自: 昵稱39636210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