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在微博上火了起來 真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 爸爸媽媽們終于找到了發泄渠道 在微博上大吐苦水 吐槽自己輔導孩子作業的各種辛酸往事 寫作業的時候 不光孩子迷茫且弱小,痛苦又無助 輔導孩子作業的家長們 也是心情復雜,又急又躁 面對作業簿,孩子眼神渙散、目光迷離 一旁的家長們只有唉聲嘆氣 有的家長急得抓耳撓腮 有的家長青絲急成了白雪 有的家長更是急掉了滿頭靚麗秀發 作業,學生的大敵, 家長見了也要頭痛不已, 但孩子們的作業真的有這么難嗎? 方法不對 時間白費 其實如果僅從知識層面的難度來看,孩子在上小學,他們的課后作業,尤其是閱讀理解,能有多難呢?看了孩子的作業之后,家長毫無頭緒,這種情況其實非常少見;更常見的情況是,孩子有了不會的題跑過來問爸爸媽媽,家長們看了題,心里有了大概答案,這時候問題出現了:家長怎么把自己心中的答案傳達給孩子? 大多數家長在面對這個難題時,選擇了相信自己的直覺:直接告訴孩子該怎么做唄,還能怎么辦?然而正是這種看起來十分自然、十分符合直覺的做法,害苦了一代又一代家長和孩子。 其原因在于,家長想要把題目答案轉授給孩子,要經歷四重障礙。 首先,對家長們來說,小學生活已經成了記憶相簿里泛黃的膠卷,距離現實生活太過遙遠,家長思考得出的答案未必與符合題目要求; 其次,未經專門訓練,人們很難做到用語言精確的描述自己的想法,家長對孩子所說未必就是心中所想; 第三,成人和孩子的思維模式差異巨大,家長所使用的語言必須符合孩子的認知程度和思維特點,這樣才能被孩子有效理解; 最后,孩子怎么把從家長處獲得的信息加工整理,轉而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又是一個大問題。 這一重又一重的障礙,讓輔導孩子的整個過程變得云山霧罩,講解本來并不艱深的作業好像變成了高僧講法,孩子們則愁眉苦臉,成了怎么都點不通、悟不透的小沙彌。 孩子曰:作業之道,不可道也。似乎輔導作業這件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既急壞了家長,也苦了孩子。 方法轉變很重要 其實上述種種問題,癥結在于家長們總想以最快的速度告訴孩子正確答案是什么,總想著馬上把自己抓到的“魚”塞給孩子,卻沒有考慮孩子是否抱得住這條大魚。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輔導孩子最高效的方法,就是家長主動學習解題方法和做題思路,再把它教給孩子。家長輔導只提供方法和思路,重點是讓孩子掌握方法,自主解題。輔導孩子作業不該是幫孩子寫作業;一道具體題目的正確答案是什么并沒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把解題思路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告訴他們。 而對閱讀這一類型的題目來說,家長可能覺得尤為難以輔導——這不是明擺著的事嗎,孩子怎么就不懂呢?家長往往忽略了,成人的思維能力和人生經歷遠比孩子強大和豐富,在小低年級階段,孩子們不論是心理還是生理,都遠未發育成熟,所以在家長眼中白紙黑字明擺著一樣的事情,在孩子看來,卻可能如同天書一般,怎么也想不通、猜不透。此時,家長應該學會轉變身份,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試著用簡單而高效的辦法,教會孩子破譯天書的秘訣。 期末考試 閱讀老大難 閱讀一向是孩子語文考高分最大的攔路虎之一,小低年段閱讀少則十幾分,多則近二十分,越往后,閱讀分數占比會越來越大?!暗瞄喿x者得語文”,這句話一點兒也不夸張。 各位寶爸寶媽們細想想,為何孩子每逢語文考試就頭疼?就是因為沒有找到閱讀的訣竅!為何孩子語文成績總提不上去?其實很大原因都是在閱讀部分丟分。那么對待這頭“攔路虎”,孩子們到底該怎么辦呢? |
|
來自: 亞亞384ncj4aty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