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很多糖尿病人都知道糖尿病是一種讓人既無奈,又難以治療的疾病。其癥狀,主要表現為“三多一少”,即飲水多、進食多、尿量多和體重減少。糖尿病病人為什么會出現這些癥狀呢?這是由于體內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引起糖代謝紊亂所導致的。 胰島素在體內的主要作用是促進葡萄糖進入組織細胞,使葡萄糖得到充分的利用。此外,胰島素還可以使機體內的蛋白質、脂肪通過肝臟轉化為葡萄糖的速度減慢,并阻止肝臟中肝糖原的分解,同時促使葡萄糖轉化為肝糖原貯存起來。因此,體內胰島素的多少,直接影響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糖尿病病人由于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在進食后,血中的葡萄糖不能被身體利用,或不能轉化為肝糖原,并加以貯存,加之使蛋白質、脂肪轉化為葡萄糖速度加快,肝糖原分解加快,因此血糖升高。 我們的血液是一種溶質,當中溶解有各種常見的紅細胞,白細胞還有其他諸多生命體征需要用到的物質,血管內皮還有很多感受器,其接受來自血液的信號,例如壓力以及激素等刺激,如果血糖濃度過高,就會導致血管內壓力增高,此時會刺激相應的感受器,這勢必會刺激血管內皮的相應檢測葡萄糖感受器,患者會感覺到更容易餓,多食就是這樣形成的。 由于大量葡萄糖丟失,加之糖不能被有效利用,因而病人產生饑餓感,喜愛貪吃,每天要吃一二公斤飯,嘴不停閑仍然感覺不飽。雖然不斷地吃、喝,可是因為胰島素不足,葡萄糖不能充分被利用,只有動用體內的脂肪和蛋白質,包括貯存的脂肪、蛋白質來滿足熱能的供應,這就使的病人的體重不會加重,甚至會下降,有的病人幾個月體重可以下降十幾公斤。 多年來經過對糖尿病的調查研究,父母得有糖尿病者其子女發病率比正常的人發病率高。此外,隨著年齡的增加,其發病率也有所增加。單卵孿生子女均患糖尿病者,幼年為50%,成年可高達90%以上。但并非糖尿病病人100%都能找到明顯的遺傳現象。還得看后天發病因素(肥胖、體力活動減少、飲食豐盛、感染等)是否具備,是否足以引發糖尿病。 長期睡眠不足易患糖尿病專家介紹,肥胖和糖尿病等病的產生和睡眠時間息息相關。 那就是,睡眠時間不足可增加糖尿病的發病率。如果失眠癥狀超過一個月以上,就屬于慢性失眠。 日本大學兼板教授以日本東北地區2.1萬名公務員為查詢目標,對他們1999—2006年間的睡覺時刻進行了查詢,并剖析了其與健康狀況之間的相關。 當人睡覺時刻缺乏5小時,糖尿病的發病幾率也會增加,是睡覺時刻在5小時以上人群患病率的1.3倍以上。睡覺時刻在1999年時保持在5小時以上,而在2006年削減到5小時以下的人,患高血脂的幾率將升高140%。 由于血糖高、口渴飲水多,導致夜間小便次數多,且心理負擔過重、常常憂慮、心煩,這些都會反過來導致慢性失眠癥(長期性失眠),糖尿病患者往往失眠越重,血糖越居高不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