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的越深入越是喜歡作者呈現作品背后的故事...... 田中一光(たなか いっこう、本名:たなか かずあき,Ikko Tanaka,1930年1月13日 - 2002年1月10日),日本奈良県奈良市人。 1930年生于日本,1950年畢業于日本京都美術學院,后與人合作創辦日本設計中心,1960年成為該中心的藝術指導,1963年成立了田中一光設計工作室。曾在”日本之歷史”大型博覽會(大阪)、”海洋文化”博覽會(沖繩)中負責整體設計,在日本Seibu藝術博物館、紐約Cooper協會、洛杉磯文化交流中心和巴黎Public博物館舉辦過個人展,曾獲得華沙國際海報雙年展銀獎、東京ADC(廣告聯盟)優秀獎。 他是20世紀日本廣告、設計、品牌行業最重要、最杰出的人物之一,其個人成就對日本現代廣告、設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田中一光有著獨特的設計視角,他將日本傳統美學與西方現代化設計風格相融合,個性化設計語言的運用使其作品具有獨特的視覺效果和與眾不同的設計美,通過對西方幾何構成表現主義和日本本土崇尚簡潔、自然的藝術文化氣息的融合,尋找到東西方藝術設計語言的契合點。這對于日本本土乃至世界的設計界,都具有極高的價值,建立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幾何形態是田中一光海報作品設計構成的基本要素,規整的幾何形態給海報帶來了強烈的秩序感和嚴謹性,田中一光對于包豪斯抽象幾何構成主義非常感興趣,他將這種西方的藝術設計的構成主義和表現手法與東方的本土文化和審美結合,進行提煉和升華,尋找東西方文化的契合點,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設計美。當然,田中一光對于這種幾何簡約美的追求也離不開日本民族的大和文化對他的影響,他所表達的秩序感、嚴謹性、簡潔、優雅、樸素、純凈的設計美與日本大和民族性相吻合。 — 《日本舞蹈》系列作品 觀看田中一光的設計作品,他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特別注意對視覺元素中表意功能的處理,以女性臉作為設計視覺表現對象的海報作品《日本舞蹈》,是田中一光設計的最經典的海報之一,畫面設計運用包豪斯平面構成主義表現,以幾個等分的幾何圖形高度的展現了一個舞蹈表演者的形象;面部運用方形、三角形歸納整理,眼睛和嘴運用圓形加以點綴,兩個半圓的眼睛對稱向內微微傾斜,兩個表達嘴的圓形相互重疊、上下微錯,同時又有顏色的變化,不僅生動的表現了舞蹈表演者那種委婉、含蓄的表情,而且在整幅以方形和三角形為主的機械、僵硬、呆板的構圖中活躍氣氛,充滿生趣,使整幅畫面充滿了節奏感和韻律美。 — 田中在處理時卻把代表眼睛的兩個半圓同時向內側傾斜,這一斜就產生了表情,形成滿臉微笑的動的造型。嘴的大小兩個圓稍微一錯,就不僅與眼部的表情統一起 來,而且使眼部的半圓形和嘴的半圓弧形的統一節奏有一個裝飾音。長久地凝視這張臉,仿佛真能聆聽到佳人的鶯鶯細語。 — 《文字的想象力》系列作品 盡管田中最出名的是他的幾何形狀,這張海報展示了他對文字和版面的把控能力,他用一種不拘一格、芭蕾舞似的形式展示了日本文字的魅力。 — 《神戶雙年展》1968. 這張海報展示了田中對不同灰度的運用的高超技巧,但這反而透露出他對彩色的喜愛。 黑色占據主要面積更突顯了彩色的耀眼。 — 《日本書籍設計展 1946-95》, 1995 這張為銀座GGG畫廊設計的海報中可以看出他用的是一種通用設計語言。 海報中書籍的形狀和色彩在任何一種語言中都是流暢的。 — 《大阪水族館》 一條彎彎曲曲的線就組成了魚頭和魚身體,身體里六個小圓點,使魚身體充滿了張力 又富于裝飾性。魚嘴上的一塊好似魚身體的延長的綠色塊,似乎說明了這條魚的生命痕跡,同時又對魚的形象的節奏加以豐富。單純到極點,隨意到極點,自信到極點又機智到了極點。 — 《MUSIC TODAY》, 1985. 田中喜歡運用圖形和色彩,同時也敢于突破現代主義的界限。 這張海報在外觀、感覺和趣味性上體現了現代主義化的后現代主義。 — 《寫樂二百年》, 1995. 寫樂是日本江戶時代家喻戶曉的浮世繪師,這是為寫樂誕辰二百周年制作的命題海報。畫面中用九個正圓形色塊構成幾何化畫面,眼睛和眉毛則是保留了寫樂原作的筆畫。 — 《JAPAN》, 1986. 這張作品中鹿的形象采用了琳派祖師爺宗達的插畫進行現代化的處理,表現了田中一光“任何物體都能被圓等分”的設計觀念。 田中一光擅長以幾何形狀為基礎,通過圖形與線條之間的協調組合,創造出大膽又富有韻味的畫面,同時非常注重發揮文字和排版的力量,使整個版面既簡潔又和諧,散發出獨特的田中氣質。田中一光將日本傳統藝術與西方現代設計原則完美融合的設計風格,對戰后日本視覺文化的塑造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菲拉格慕時裝鞋展》, 1998. 作品是為菲拉格慕時裝鞋博物館藏品東京展覽會所作。 菲拉格慕一生制作了大量造型別致、色彩華麗的時裝鞋,海報的色彩構成正是對菲拉格慕設計風格的如實反映。 — 《新古典主義》,1986. 中國的活字「老明朝體」被引進到日本照相植字中產生了新書體「劉明書體」,這種新書體被命名為新古典主義。這張作品截用其中「典」字的一部分,對融直線與曲線為一爐的抽象造型進行摸索。 — 《第二十八回產經觀世能》 畫面構圖大疏大密,極具緊張感。空白與紅色面形成的張力,造成極堅實的感覺,但大大小小各不相同、 互不串聯的色塊,又使這個人物具有一種紛披的靈氣。這幾張強調、夸張局部的海報的造型處理方法,具有明顯的日本浮世繪版畫“大首繪”的遺風,但其造型語言還是廣告設計,這是不同門類藝術互相借鑒的高品位的作品。 — 1968年創作的海報《札幌冬季奧運會》 在布局上吸收了日本民間裝飾藝術經典“琳派”名作《日月屏風》的風格,程序化地處理空間,表現雪山群的連線非常大氣自信,這是一種不能在同一視點看到的雪山群。 靜止的山石部分由于錯落的弧形狀的排列,形成獨特的張力平衡著整個畫面,使無意義的形成為有意義的處理,在造型上是變形的,在意識中卻又是現實的,形扭曲了而意識卻沒有扭曲,從而使得造型上的扭曲,成為一種幽默,一種機智。 — 《紀念廣島原子彈爆炸事件》的和平海報。 先生的造型觀念里,十分強調形與色的造型功能,也更強調形與色在心理意識上的準確,這種造型藝術的特 點,是追求神似,這個神似的“神”,不是審美對象的“神”,而是審美主體心理感受的“神”。美是審美對象符合審美主體的心理結構。 傳統,在先生手里,不再 是一種點綴,而是作為一種氣質,進入到設計藝術里。 田中一光對于色彩的凝練也具有獨特的見解,其海報作品《第五回產經觀世能》和《第二十八回產經觀世能》不僅運用了幾何圖形表達,而且在色彩上運用了強烈的對比色和呼應色,這就是田中一光對于色彩的詮釋,對比色和呼應色會給觀賞者留下深刻印象,通過調節色彩的明亮和純度,發揮色彩本身最大的功能,吸引觀者眼球,田中一光作品中對于色彩的掌控恰到好處,既不夸張,也不俗套,很好的控制了色彩本身內在的張力,他的色彩的搭配和融合更加和諧,運用對比色但是并不炫麗,只是那種單純的明麗和諧之美給人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 《第五回產經觀世能》便是極好的一例。 作品在空間設計上努力尋求一種色彩的單純化和極度對比的造型構成。紅、黃、青、綠、紫這些對比色通過降低明度、提高彩度,被統一在一種沉重濃郁的平和中,成為一單純的色彩空間,而能面具形象上的一切瑣碎的過渡都被舍棄,簡潔明了地以黑色出現在畫面,并與色面錯開,使能面具上半部出現一塊妙不可言的余白,這塊余白更多地是屬于心理層面的,起著調節情緒的作用,從五彩的宣泄之后,轉入向心式的收縮,并從視野中向深層后退,進人靜觀。 — 《產經觀世能》系列海報中,戲劇本身的內容在這里僅僅對創作提供了一個造型契機,一切與直覺無關的故事情節都被淡化,單刀直入地強調出那些在空間造型意義上富于可視性、表現性的部分,作品的主旨在這里不是表現戲劇情節,而是要重建一種新的富于感染力的造型實踐體。 《第二十八回產經觀世能》 1981. 楊貴妃是能劇中不常上演的劇種,作品中的劇目文字部分既完成了內容的傳達,又恰到好處地表現了楊貴妃頭上華麗鳳冠。 — 《第三十回產經觀世能》, 1983. 在《產經觀世能》系列中,能面具被多次當做表現對象使用,但以黑白反轉的形式出現這是第一次,怨死的美女亡靈舞蹈在都市白晝的舞臺上,使觀者在思考正片與負片的關系的同時也徘徊在人生如戲和戲若人生的感嘆之中。 — 《三宅一生》系列與產品的結合
— ISSEY MIYAKE, 1996. 這是田中一光為Irving Penn拍攝的三宅一生時裝作品制作的海報。 2016年,與田中一光相識于60年代并成為莫逆之交的著名服裝設計師三宅一生推出了 “田中一光 X 三宅一生 IKKO TANAKA ISSEY MIYAKE ” 系列,向田中一光致敬。 IKKO TANAKA ISSEY MIYAKE選取了田中一光“日本舞蹈”、“寫樂二百年”、“粗體記號的變化”作為原型,將它們融入PLEATS PLEASE ISSEY MIYAKE招牌褶皺中,忠實再現原創作品的大小和色彩,通過穿著后的立體化放大田中作品的魅力。 — — 《無印良品》系列與產品的結合 最廣為人知的是,田中一光 作為 無印良品 MUJI 創始人之一,他對 無印良品 MUJI 的影響至今然仍深遠。無印良品MUJI 最早為1980年日本西友公司的自有品牌,提案來自日本季節集團(セゾングループ,Saison Group)創始人堤清二和其友人設計師田中一光,以對抗既有的“品牌”為主要概念。 當時1980年代初期的日本設計界中,最主流的是以視覺強化品牌識別,并透過有效的裝飾來加強品牌區隔,但時任西友株式會社總裁的堤清二卻覺得市場過于色彩喧囂,而提出了“反品牌”的想法。他找來了幾位知名的設計師好友如田中一光、小池一子、天野勝和杉本貫志開會溝通想法,最后在西友百貨當中,開設了“無印良品”,一開始只有9種家用品、和31種食品。當時品牌由文案家 日暮真三 和 田中一光 使用英文“無品牌的商品”的日文發音直譯“ノーブランドグッズ”命名。最初的宣傳標語“有理由的便宜”(わけあって安い)則由 小池一子 提出。 — 1980年到1990年在1980年到2003年的這段時間里,設計簡單、表達直白的海報是無印良品最主要的宣傳手段。所以,每一張海報都能反映很多信息,包括那一個時期的品牌定位、產品類別,甚至是企業的發展階段。 1980年無印良品的首張海報,主題為“有道理的便宜”。 這份無印良品的首張海報,就能被拿來說出不少初創企業的小故事。想得到嗎,這張海報其實是一張登載于報紙的平面廣告。為了打響“無印良品”這個品牌,并讓消費者能真正了解這四個字的涵義,日本平面設計師田中一光擔任了創意總監,無印良品創始人小池一子負責文案策劃,與插畫師山下勇三合作做出了這款平面廣告。 — 《愛無需美化》1981 一目了然的“無印良品”四個字,讓消費者意識到這四個字作為品牌的一種存在。 海報中的幾個日文大字翻譯成中文就是“便宜是有原因的”,表現了無印良品在日本市場物美價廉的品牌定位。而背景里密密麻麻的小字則是當時所有的商品信息,包括材料、售價、產地等等。它們按照無印良品“素材的選擇”、“工序的檢查”和“包裝的簡化”三個品牌理念進行分類和排列。另外,請注意看海報下方SEIYU的英文字樣。SEIYU(西友)就是無印良品當時的母公司,專門從事百貨商場業務。這種從屬關系一直持續到了1990年,那一年SEIYU出讓了無印良品的經營權。而在1983年東京青山第一家無印良品獨立店面開出前,這個品牌在全日本的銷售場所就是SEIYU百貨里的柜臺。所以,看見海報上是否有SEIYU字樣,也能大致對這個海報的年份以及設計背景有個判斷。 — 1981年之后,田中一光、小池一子搭配山下勇三就成了無印良品早期海報制作的黃金組合。 《三文魚全身都是三文魚》 1981 “三文魚全身都是三文魚”的海報,則用來介紹同年的全部食品類產品。海報設計正值全日本主張節約、鼓勵消費的時期,于是追求物美價廉的無印良品就打出了三文魚全身都是寶的概念,強調使用非優選部位的三文魚肉一樣能做出美味的食品,價錢還能更便宜。海報里那條魚的造型最初是商品開發部一位員工在匯報工作時畫的草稿,后經“黃金組合”加工潤色,最終成了海報主角。 — 無印良品對一些初創時期就定下的品牌理念的堅持也能從海報及宣傳策略中看出來。比如1983年海報中“自然、當然、無印”的主題,在2014年就又被重新拿出來作為當年的宣傳主題。 《自然、當然、無印》主題海報1983年。不知道你是否留意到了小朋友頭上的帽子就是天上的“土星”呢?自然,就是不加修飾的,不經意間的會心一笑。 — 早期的無印良品致力于用海報介紹產品的同時,還試圖借此傳遞品牌理念。 《原色》1984:無印良品開發了一系列名為“自然色”的產品,他們選用動物皮毛和其他天然材料的顏色,使用沒有漂白、沒有染色的布料。這種源自于自然的姿態就是無印良品的基礎之一。 《至今為止,從今開始》1986:在背心式衣裝引領潮流時,無印良品推出了這款可以讓兒童和年輕的爸爸們一樣穿著的人氣商品。在這款商品中,包含了品牌想要傳達的訊息:從平常的穿著中,通過任何隨意的事物,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其實都能被感受到。就像父子間,沒有言語的交流,也能心意相通一樣。 《地球大》1988:為了尋求素材,無印良品的“采購員們”用自己的雙腳,走訪了世界各地。通過海報,觀眾可以感受到他們走訪亞洲、歐洲、美洲、非洲等各地時的情景。在日語中 ,有“等身大”這一詞 ,現在,無印良品想提出“地球大”這一口號。無印良品想要站在“地球大”的商品品種以及和“地球大”的生產地的交流的基礎上,再次出發上路。在理解”全球化“這一詞之前,品牌正在學習何為產品的“交易”。
— 《由水而生》(左)1989 《來自早餐田》(中)1990 《到處看得見,卻到處沒有的東西》(右)1992 — CONTTON LIFE, 1990. 棉質生活。 — 這張海報用制作醬油的過程表達花費時間去制造產品的重要性。 — 《95年的良品大賞作品集》(左)1995 《與家人一起消磨的時光》(中)1995 《葡萄牙也有無印良品》(右)1994 — 《以女人的心聲制造》(左)1996 《就是這個簡單的模樣》(中)1996 《交給空氣就解決了》(右)1997 — 《小朋友的無印良品》(左)1997 《努力的素材》(中)1998 《暖和計劃》(右)1998 — ESSENTIAL QUALITY, 1997. 品質。 無印良品極為重視食材原有的風味和外觀。 — FOOD THAT IS AS CLOSE TO NATURAL AS POSSIBLE, 1998. 最接近大自然的食物。 — BABY MUJI, 1999. 這是無印良品首次推出嬰兒服裝產品的宣傳海報。 — THE MUJI WIND BLOWS IN LONDON AND PARIS, 2000. 這是一張慶祝無印良品創立20周年以及無印良品進入倫敦、巴黎的海報。 — 2000:20年前從40種商品開始,現在已擁有4000種品類的良品群。 — 《大型店鋪,有樂町店開幕》(左)2001 《保護地球》(右)2009 “好的產品”+“好的推廣信息”+“好的展示環境”三者缺一不可。這需要空間設計師、產品設計師和策劃這三個方面很好地默契前行,才能在現今的商業環境中成功。 — 田中一光曾寫道:“設計師的工作其實是種不為人知的幕后工作。即使在我親手設計的商品或企業標志上,也并不會留有我的名字,一切都是在幕后默默地完成。可我喜歡著幕后的工作。” 然而,田中一光留下的這些經典作品,時至今日,即使沒有任何個人印記,卻早已成為他最好的商標。 日本著名建筑師,1995年普利茲克獎得主安藤忠雄(あんどうただおAndou Tadao,1941年9月13日-)曾經撰文這樣描述田中一光:「田中一光先生不斷思索如何讓日本的傳統文化存活于現代社會,透過自己的作品,追求日本精神性美的傳統,一路摸索新文化與未來設計的可能性,超越平面設計的分野,不斷質疑豐富的生活的真意到底是什么,其作品就是解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