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說起書法技法,當屬魏晉時期的魏晉筆法最為精深,代表人物為王羲之,王獻之,鐘繇等諸位大家。魏晉筆法影響了中國書法歷史將近2000多年,為歷代眾位書法家必學筆法,但是能夠完全領悟魏晉筆法并隨之發揮到極致的卻是少之又少,除唐朝的幾位代表書法家外,到了宋以后,就只有米元章與董其昌深刻領悟了魏晉筆法,而趙孟頫也是到了晚年才對魏晉筆法有所開悟,但是很可惜,不久就去世了。 魏晉筆法的魅力是古今學書者都無法抵擋的,和無法逾越的,說它難是因為朝代久遠,存在著傳承的誤差,導致每個人的理解不同,關于魏晉書法的法度規則到了唐朝以后才被書法家們整理并傳播開來,魏晉的大書法家們并未對筆法留下過專門的理論文章。所以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關于魏晉筆法的論述,也是唐朝時期留下的。 ![]() 鴨頭丸帖 那么我們今天就來簡單的論述以下魏晉筆法中的內擫與外拓。希望我個人理解的這些技法感悟能夠幫助一些學習中的朋友們。以下理解也是本人在練習的過程中總結和領悟所得。 關于內擫技法內擫:指意在收斂的筆勢。內擫的技法可以讓書法字體多骨氣,血肉充盈。以藏和蓄力為主要的藝術形態。筆法特點是感覺每一個字都是健康和自然的存在。以拙樸為美也是其中的特點之一。這種風格也是基于當時的社會環境所造。魏晉時期動亂不斷,文人們為來躲避災禍,大部分都選擇了隱居山林,放浪田園。我說的這個放浪就是一種恣意縱情的心態,自由之感。只因為有了自由感的恣意縱情,才有了風靡后世而瀟灑自如的魏晉書風。那么筆勢為何收斂呢?也是當時的文化所影響,儒釋道文化也講求守,儲,蓄力以待后發。這也是為何書法與文化存在很直接的內在聯系了。 ![]() 內擫書法筆法示例 關于外拓技法外拓:指意在放縱的筆勢。外拓的技法可以讓書法字體多力多筋,瀟灑自如,氣韻感較強。”唐虞世南《筆髓論》云;“草即縱心奔放,覆腕轉蹙,懸管聚鋒,內毫外拓,左為外,右為內,起伏連卷,收攪吐納,內轉藏鋒也。” 這個外拓的書法技法,我個人認為是最具有魏晉書風的代表技法,我們看到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就是用了這個技法書寫。還有王獻之的《鴨頭丸帖》、《新婦地黃湯帖》等都是經典的外拓技法所表現的藝術形態。還有我們熟悉的寫經體墨跡《靈飛經》小楷,也是很明顯的外拓技法。其實從發展創新角度來說,外拓技法更加適合推廣開來,更利于書學的精進。 ![]() 這個筆法的特點就是:尖鋒切入,然后使轉讓筆鋒收緊聚集狀態,然后運筆使筆鋒處于理論上的中鋒狀態行筆,行筆過程中注意左右顧盼的兼顧和側重哪一個方向的發力點,最后收筆將運筆過程中的蓄力釋放出來。正好與內擫相反。 ![]() 其實這個筆法在當今社會中很多人都懂得,但是卻用的不是很到位,也導致了很多俗書和地攤書法的誕生。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們只懂得了如何切入和如何釋放,卻嚴重的忽略了中間運筆的內涵之處。每一個字中間運筆之處是存在發力點的,這個發力點是延續筆力的,能夠讓字看起來力道更強。 以上我說的這些僅供大家參考,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進行私信交流。或者多多研究一下魏晉筆法,結合魏晉時期的書法作品進行深入的研究。書學之路沒有止境,即使你是當今第一高手那也是暫時的,超越你的人都在后面緊緊追趕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