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英
中國好聲音中,汪峰總會問選手,你的夢想是什么?是的,每個人都有夢想,夢想或大或小,或長或遠,我們都懷揣著夢想走往未來的路,不管路有多遠,我們都會披荊斬棘,迎風而走。因為有夢,人生才會多姿! 作為寫字特色學校的語文老師,每天要教孩子們寫字,教給孩子一杯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每日一黑板粉筆字,每日一頁鋼筆字成了我必修的功課,夢想著把字寫好,把每一位學生教好。 一日,老校長對我說:“你的字很漂亮,但缺乏靈動,不耐看,還需要多學習,多思考!”老校長的一席話點醒了不成熟的我,想要登上夢想的舞臺,這樣盲目地練字是不夠的,如果有一位好老師指引,那一定會事半功倍的。但事與愿違,為了照顧孩子,幫助丈夫,我放棄很多次學校派出學習的機會,夢想就這樣戛然而止。 年復一年,孩子羽翼豐滿出巢了。年過半百的我不忘初心,寫字欲望再度燃起!就在那一年毅然走進書畫院,在老師的專業指導下,感受書法的溫度與美妙。 我接觸的第一本字帖是褚遂良《大字陰符經》。《大字陰符經》字勢開張,筆勢縱橫清晰,線條對比強烈,時而細如游絲,時而粗如墨塊,時而疏密有致,時而筆勢翻飛,波瀾起伏,氣息盈滿,美不勝收! 有道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初學《大字陰符經》的我可謂一竅不通,沉浸在規規矩矩、平平整整的楷書里不能自拔,感覺此帖陰柔太過,少了些許陽剛之氣,東倒西歪,缺少對稱美,倒有幾分像畫畫。 老師的深度講解與點撥示范,讓我重新認識了《大字陰符經》,認識了書法。他說,書法并不是斜側就是不好,斜側中取得平衡,才是書法結字的精髓。孫過庭《書譜》有云:“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崩蠋熞辉購娬{:“書法以用筆為上。”《大字陰符經》是墨跡本,墨色的變化痕跡能透露出筆法法則。這些是刻本根本不能傳達的!要領會前人筆法,最好的范本一定是墨跡。 通過老師的講解到示范,起筆到收筆,筆畫到結構,墨色到章法……我根據老師的要求領會作者用筆原理與筆勢筆意,逐漸理解并掌握筆法,從無知到有知,感受《大字陰符經》的跳躍靈動之美。 從《大字陰符經》過渡到《雁塔圣教序》感到很順暢。它們看似在字體上一個豐腴多姿,一個瘦勁朗潤。但它們的筆法相通,筆意相合?!堆闼ソ绦颉饭P畫方圓兼具,用筆一詠三嘆、牽引顧盼,文靜中透著活潑,與我的精神氣質較為接近,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一次次地揣摩與練習,雁塔震撼了我的心靈,撥動了我的心弦,我決定與它不離不棄,永遠相伴!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2018年7月27日傳來喜訊,我的中楷條幅順利入展“江蘇省第十一屆書法新人展”!那一天,成為我學書以來最難忘的一天! 學習褚遂良書法,可以上溯魏晉,下啟唐宋,由楷入行,由行入草,在中國書法的天空上自由飛翔。在老師的教學安排下,我開始接觸行書《懷仁集字圣教序》和《蘭亭序》。《蘭亭序》字字天馬行空,優游自在,好生喜歡。老師在示范中,時而停頓,時而激越,時而流動婉轉,時而遲緩柔媚,流暢的線條,有節奏的韻律,讓我真正見識了筆尖上的舞蹈者,仰慕不已,躍躍欲試。 一遍、兩遍、三遍……起筆收筆,字距行距,濃淡枯濕,反反復復練習著,對比著,改進著。學習中不忘老師的要求:用筆有法度,筆畫要精準。 經過一段時間的行書練習,我深刻體會到行書更講究入鋒與行筆的細微變化,更講究內心的情緒表達與整體把控??v觀自己的行書,氣度、法度上都差之甚遠,要善于思考分析,總結規律,勤奮練習,諳熟了才能“下筆如有神”。 正如啟功先生所說,“行書宜當楷書寫,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我想我一定會按照老師的要求遵循法度,將所學所思所感化為自己的一種書寫能力與書寫語言。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書法學習是一種終身學習,這種學習艱辛中飽含著幸福,升華著人生——我手寫我心,我心即我身。 2019-04-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