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將一個5000元的摩托車修理鋪,變成收入5000萬的發動機廠家,從此之后,一舉創造了兩家大型上市公司。他就是宗申集團的創始人左宗申。 1952年左宗申出生于上海閘北一個書香世家,是清末名臣左宗棠的嫡傳后裔。1982年左宗申在家門口搭一個小棚子, 找大舅哥借5,000塊,開了一家摩托修理店,聽到他嘟囔的人立刻停車,“師傅,你說的太準了!”時間一長,左師傅的名聲開始打響,修理鋪的生意越來越紅火。8年下來,左宗申攢下了第一個10萬塊。在河北一家專門生產發動機的國營大廠,左宗申發現一個車間3天才能生產出1臺發動機,一個月產能只有30幾臺。此后2個月,左宗申跑遍了全國59個摩托車發動機廠,結論都是一樣的,“發動機供不應求!”于是,1992年初,左宗申投資50萬,成立宗申公司,正式進軍發動機。1992年8月,妻子通過老家的親戚,聯系到一位研究發動機的專家。老師傅就是老師傅,半年后,第一代發動機成功問世,排量高達700cc,比市面上的發動機多出一倍。700CC發動機一面世,立馬引發摩托車廠家的瘋搶 。老客戶重慶五中摩托車廠一下子下了2萬臺的訂單,重慶的其他12家摩托車組裝廠也紛紛組團與左宗申簽約,那一個月,光定金就收到100萬。 1995年摩托車發動機市場爆發,左宗申也賺得盆滿缽滿, 公司的營收額也一舉超過5000萬元。一出手就找到感覺,左宗申就有了更大的野心,“生產摩托車”。由于發動機在摩托車成本中占了50%,所以成本低就成了宗申摩托車的第一張王牌。也正因為售價比其他品牌低了60%,所以第一個月宗申摩托就賣出300輛,左宗申賺了足足40萬。 沒有過硬的技術,企業是不會走的太長遠的。在1995年度公司年度會議上,左宗申發出最強音。技術先進了,沒有專家也不成。此后,左宗申又砸下2,000萬,組建了高科技研發中心,并從30多所高校引進100多位博士、碩士。為了留住這些人才,左宗申下了血本,不只配備車、房,還按貢獻分配股權,年薪最高可拿到500萬。此后,左宗申一舉推出功率900以上的雙核摩托車,首月售出3千輛,到年底,單一產品銷售突破10萬輛。到了1995年底,左宗申已經手握78項知識產權。 1997年3月,宗申動力在深交所上市。此后左宗申攻下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當年,宗申的銷量超過20萬臺,營收達10億。2005年6月,宗申集團旗下的派姆新動力在加拿大多倫多成功上市,市值達到100多億。如今,宗申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車生產商之一,年產摩托車150萬輛,發動機300萬臺,年營業額超過130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