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將至,要開始采“二春茶”了,因為前有清明,所以就只能屈居為第二春。 谷雨茶和清明茶同為一年中茶的佳品,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談到采茶的時節:“清明太早,立夏太遲,谷雨前后,其時適中。”一來谷雨茶受氣溫影響,發育充分,葉肥汁滿,湯濃味厚,遠比明前茶耐泡,喝起來口感更醇香綿和,對人的身體也特別好,可以通全身不暢之氣,驅邪氣。 二來價格優惠,物有所值,適合小老百姓的消費水準,這話好解釋:現在眾多人熱捧明前茶,趕的就是一個“早”!而為一個“早”,買茶人付出的是銀子的代價,還有點“賭茶”的性質。明前茶和谷雨茶,兩者價格相差巨大,真正買明前茶自己喝的人較少,大多是作為禮品買去送人。 清明之后,氣溫上升得較快,茶樹的生長速度也更快,茶樹不斷地吐芽舒枝展葉,白牡丹采摘完,還沒顧上休息,就到了春壽眉的采摘期。到了谷雨前后,白茶樹嫰梢多以一芽三葉形態出現時,春壽眉就可以正式進行采摘。 等采到了立夏前后,一年一度的春茶季,方才算正式落下帷幕。谷雨時節,萬物生發、肝火旺盛,這時飲用春白茶,降火去燥,正好! 偶遇荒野牡丹 昨天去好友家吃茶,他拿出自己的鎮宅之寶——2012年的荒野白牡丹給我們分杯,提壺泡之,毫香撲鼻。輕啜湯水,唇齒見又有甜潤的花香氣,氣韻十足,據說樹齡都有50年,我們暗暗吃驚,少有!一口下去,甘甜清爽,茶湯順滑、濃稠,感覺全身每一個毛孔都舒展開,啖一口,俗世凡塵雜事皆可拋。 荒野茶難得啊,荒野白茶,或者說荒山茶、野茶,都是鎮店之寶,因為實在太稀少。 真正的荒野茶園至少要拋荒30年以上,整個福鼎想要找這樣樹齡的荒野茶很難。說句實在的,能拋荒10年以上的茶園就已非常難得。 現今的荒野白茶真假難辨 荒野茶的生長環境十分苛刻,山高水遠、人跡罕至又被荒棄多年,與林木共生,與萬物共存,幾乎處于原生態環境,所以最大的特點應該是“又荒又野”! 荒野白茶是白茶品質的塔尖,福鼎白茶興起也不過10來年,近年來市場上荒野白茶一茶難求,有些走七巧的茶商就開始把自家茶園的部分茶樹砍倒,讓其重新發芽,開始拋荒,不過滿打滿算也就是3、5年的時間,所以品質和真正的30-50年樹齡的荒野茶相比不及其千分之一,但是披上荒野的外衣,價格就能上漲不少。 那為什么荒野茶這么貴呢?因為少! 早年間,福鼎白茶喝的人非常少,知道白茶的人也不多,白茶還尚屬小眾。那時白茶不值錢,閩浙一帶家家都有茶園,但人家龍井名聲響,賺得缽滿盆盈,福鼎的茶農們收入卻不多,所以對茶園也不是很在乎。于是無心經營,離家遠、山勢高的部分茶園就被常年拋荒,時間一長就成了荒野茶園。 荒野茶園無人施肥打理,長得慢,葉片大又稀疏,芽頭也就那么零星的幾個,產量少得可憐;再加上無人修剪,有的都長到一人高,甚至要抓著茶樹枝丫摘芽頭,費時費力。 物以稀為貴 荒野茶園少有連片的規模,一般荒山野嶺十棵八棵地長著,有的茶農愛惜荒野茶樹,一年只在春季采,只采一芽一葉,每年產出個三五斤,這個產量根本不足以滿足龐大的市場需求。再者說,每年的采茶季,茶園茶都采不過來,讓人翻山越嶺地去采荒野茶有點不現實,所以在時間緊俏的春茶季,茶農們更愿意采摘臺地茶。 產量低、采摘難度大,成了荒野茶價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除了荒野茶產量少,它的純正品質,也是眾多茶友追捧的原因。荒野茶,無人工干預,純天然無添加,算真正的有機茶了! 天地有神韻,寄與愛茶人,我也有幸喝過不少荒野佳茗,足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