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話: 形而下者謂之器, 形而上者謂之道。 器用,可以載道。 它承載了華夏最樸素的哲學觀, 中國的造物由原始至當代, 歷經了石器、陶制、青銅, 到達了攻玉、瓷器、家具、 世間百工,兼創百器, 留下了璀璨的美學世界。 從春秋時期的《考工計》, 到晚明時期的《天工開物》。 華夏的文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 是一部器用美學史。 它見證了我們從蒙昧到開明, 日用而不自知, 是我們生活中最大的誤區, 重拾器用之美, 讓傳統文化融入當代, 讓器物美學回歸生活, 發現日用之美。 日常生活才是所有美的中心, 它蘊含著文化的根源, 人類的真正價值, 就在日常生活中。 最為直接地得以表現, 如果生活被丑陋之物包圍, 那生活之美將淪為低下, 心態于無形之中將會扭曲, 從而陷入粗野無潤澤的狀態。 一個民族的文化精神, 在器用之間最能體現, 要想生活有深度, 無論如何都應該與美結合, 如果忽視了這點, 就不會有完善的生活。 任何器物都是有審美的, 或見清雅,或見樸素, 以技藝成器之外形, 以規矩成物之法度。 它們藏滿了先人的智慧與認知, 我們要做的是重新發現它們的美。 一室之中,百器具備。 日常用的器物雖然質樸無華, 但早已融入我們的生活中, 成為我們熟悉的存在。 看似平凡樸素,卻是至真至簡, 看似距離遙遠,卻是形影不離。 生活中好的器物, 恰似我們的至交, 它藏滿了所有深情的故事, 悄無聲息,便驚恍了歲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