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就業人員如何交社保 大家好,歡迎來到頭條號【千保說】。今天我們繼續聊社保養老的話題。 上期內容我們談到了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怎么繳費、怎么領取。于是很多朋友在問,像我們沒有固定工作單位的,比如自由職業者、保險代理人,該如何交社保、如何領養老金? 咱們國家對靈活就業人員參加社保有明確的規定。 社會保險法第十條規定:無雇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自己到當地的社保局,以靈活就業人員的身份辦理社保。 那么具體如何交費呢?各地區繳費標準不一樣,但基本都是以上一年度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作為繳費基數,并設置不同檔次,最低是60%,最高是300%,可以自行選擇一個檔次。具體繳費標準是工資基數的20%,其中12%進入統籌賬戶,8%進入個人賬戶。 我們以武漢市為例,2016年職工平均工資是5155.5元,最低繳費基數是5155.5x60%=3093.3元,實際最低繳費標準是3093.3x20%=618.66元。 另外還有幾個檔次,分別是:719.62元、959.5元、1199.38元、2398.76元、3598.14元,由參保人選擇確定。 那么選擇不同的檔次有什么意義呢?主要體現在將來退休后領取的待遇不一樣,交得多的當然領的多一些。 跟單位職工不同的是,單位職工的社保是由單位和個人共同繳費,單位繳納的20%直接進入統籌賬戶,個人繳納的8%全部進入個人賬戶,也就是說將來都是自己個人賬戶的錢。 單位職工與靈活就業人員社保區別 但是咱們靈活就業人員,按照工資標準的20%繳費,其中12%進入統籌賬戶,8%進入個人賬戶。也就是說只有這8%是自己將來個人賬戶的錢。 說完了繳費,那么退休后到底怎么領取呢? 養老金領取的條件和領取標準,其實跟企業職工是一樣的,也是要繳費滿15年、退休后領取。領取的標準也包括基本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 社保養老金計算公式 基礎養老金=(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 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x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2繳費年限x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累積余額 / 計發月數(比如60歲退休就是139個月) 咱們還是舉個例子,李先生,按最低檔每年交費618.66元,交滿15年,累計111358元,其中44543.5元進入個人賬戶,退休時社平工資同樣是5155元,那么他每月可以領到的養老金是:基礎養老金618元,個人賬戶養老金320元,合計938元。相比社平工資5155元,替代率只有18%,還是相當低的。 當然,上面這個例子中的數據是靜態的,實際領取的可能比這多一點,因為社平工資以后還會上漲,繳費標準每年也是不一樣的,個人賬戶每年還會有利息,所以僅供參考。 需要提醒的還是有幾點: 第一,社保是最基本的保障,人人都需要的。因為養老金的高低跟繳費年限和繳費基數都有關,所以大家還是要盡早辦理。 第二,靈活就業人員的社保一般只交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醫療保險繳費標準以武漢為例,每年大約是300多塊錢。 第三,無論是社保養老還是醫保,都只是最基本的保障,保障層次都有限,我們還是要通過商業保險等方式進行補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