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具有抗菌消炎,殺蟲的作用,可用治蛔蟲病、瘡癬、疥癩等病。香椿能燥濕清熱,收斂固澀,可用于久瀉久痢,腸痔便血,崩漏帶下等病癥。中醫(yī)認為,香椿芽性涼、苦、澀、平,入肺、胃、大腸經(jīng),有清熱解毒、健胃理氣、潤膚明目、殺蟲、澀血止痢、止崩的功效,主治瘡瘍、脫發(fā)、目赤、肺熱咳嗽等病癥。香椿嫩葉內(nèi)富含大量蛋白質(zhì)、糖類、維生素B、維生素C、胡蘿卜素以及大量揮發(fā)油和磷、鐵等礦物質(zhì),各種營養(yǎng)素比較全面、均衡。 菜花的維生素C含量極高,不但有利于人的生長發(fā)育,更重要的是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促進肝臟解毒,增強人的體質(zhì),增加抗病能力,提高人體機體免疫功能。尤其是在防治胃癌、乳腺癌方面效果尤佳,研究表明,患胃癌時人體血清硒的水平明顯下降,胃液中的維生素C的濃度也顯著低于正常人,而菜花不但能給人補充一定量的硒和維生素C,同時也能供給豐富的胡蘿卜素,起到阻止癌前病變細胞形成的作用,抑制癌腫生長。菜花的含水量高達90%以上,而且熱量較低,用菜花榨汁,每杯240毫升,熱量僅23~32千卡。大家都知道菜花好吃,營養(yǎng)價值又很高,但是香椿卻不能和菜花一起搭配食用,因為菜花中所含有的某種物質(zhì)會影響人體對香椿中鈣質(zhì)的吸收,不利于人體的生長發(fā)育,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應(yīng)避免搭配食用。 |
|
來自: 大漠落日夕陽紅 > 《季節(jié)食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