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致富,我們必須記住幾個原則: 第一,凡是不可持續的,就不值得羨慕。 一個關于財富的課程中,臺上的演講者問臺下的聽眾:“知不知道什么是有錢的定義?”聽眾當場愣住,有錢的定義不是錢很多很多嗎?演講者搖搖頭:“如果你認為擁有金錢就叫有錢人,那表示你不懂什么是財富的定義。” 真正的有錢人,是擁有健康、有時間花錢的人,而擁有財富的定義如何界定呢?那就是先了解在全家都不工作的情況下,原來的生活水平可以維持多久。 擁有金山跟銀礦,其實不值得羨慕。與其選擇萬貫家財,倒不如選擇一個會持續冒出錢的杯子。“持續冒出錢的杯子”,這就是持續收入的概念。 “賺多少錢不重要,能賺多久才是最重要的。”很多人窮盡一生之力,幾乎淪為工作的機器,卻一輩子無法致富。那些買樂透、賭博,以為一夜就能致富的人,他們也達到致富的目的了,不過,注意,是幫助那些彩票投注站或賭場致富。想要致富,其實沒那么困難。收入是心理狀況的測量數據,周遭的環境只是大腦價值的投影,簡單地改變大腦的思維,我們就會大幅改善收入狀況。 做一次生意,領一次報酬,還是領N次,你選擇哪一種? 第二,徹底改變收入結構。 收入結構才是決定這個家庭是富有還是貧窮的關鍵因素。 大部分的家庭通過工作獲得的收入是占絕大部分的比例,約95%的收入都是來自上班所獲得的薪水這個部分。在不工作時獲得的收入,如利息收入、房租收入、退休金、版稅等,一般家庭在這個方面的收入比例就低一些,大約只有5%,甚至沒有這樣的收入。 因此要改變收入結構,我們就必須增加“不工作時的收入”。若能將原本只占約5%的不工作時的收入提升到95%以上,我們就可以擁有真正的財富,并且打造一個永不缺錢的計劃! 第三,全家至少有一人要創造持續收入。 每輛車都有第5個輪胎,就是備胎,你有為家人準備“持續收入”的備胎嗎? 其實,不需要發生意外,只要有一天照顧者被老板辭退,失去收入來源,全家的經濟重心就會頓時失衡。注意,大部分的照顧者每天辛勤工作,長期下來,身體極有可能不堪重負,因此,往往最早倒下來的都是照顧者。 聰明的家庭知道未雨綢繆,甚至可以讓照顧者不那么辛苦。徹底改變收入結構,追求持續收入是唯一的選擇。因此,要遠離貧窮,全家至少要有一個人創造持續收入。 第四,影響世人脫離貧窮,共同創造持續收入。 人在順境中,一定要想想危機在哪里!什么時候創造出持續收入,你就能在什么時候脫離貧窮。趁自己還有體力與業余時間,趕快為自己或家人至少累積一份持續收入吧!投資收益、版權收益或系統產生的利潤,都屬于持續收入的一種。臺灣約150萬名千萬富翁,都是在工作之外,利用業余時間,通過發展自己的持續收入系統,得以徹底擺脫貧窮,實現永不缺錢的夢想。 一些人因為上班收入不穩定,下班之后還要辛辛苦苦干第二份工作,但別以為這樣可以讓他們遠離貧窮。再提醒一次,無論兼幾份工作,靠工時收入絕對無法幫你擺脫貧窮。凡是不可持續的收入,再高都不值得羨慕,超時工作,以健康為代價去追求更不值得。 聰明的人,知道利用閑暇時間,幫自己找到一份持續收入。為了避免M型社會的崩塌現象,我們有義務告訴周遭的朋友,要想盡辦法擁有持續收入。這是一份使命感,也是對社會的一份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