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與井勿幕既為同志同道合的革命者,也是陜西同鄉,感情深厚。井勿幕(一八八八年二月十二日——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原名井泉,字文淵,后通用井勿幕名,筆名俠魔,陜西蒲城縣廣陽鎮井家塬(今屬銅川市印臺區)人。勿幕幼時聰敏好學、志向宏遠。一九〇三年十二月赴日留學,一九〇五年加入同盟會,而后奉孫中山之命回陜發展組織,任陜西支部長。為陜西辛亥革命的先驅和杰出領導人之一,被孫中山先生譽為“西北革命巨柱”。陜西軍民紀念其不朽功勛,曾將井勿幕先生在西安居住過的四府街更名為井上將街,并在街南端城墻上鑿開一門,名曰“勿幕門”,即西安小南門。 于、井二人的相交,始于一九〇六年于右任在日本東京考察辦報事務期間。時正值井勿幕在日本追隨孫中山發展革命勢力,和趙世鈺等在東京籌劃成立同盟會陜西分會。于右任與井勿幕相會并在井勿幕等人的介紹下,加入同盟會。井勿幕為于右任、邵力子等人在東京考察報業籌集辦報經費助力甚多。一九〇七年夏,于右任又和井勿幕以及張鈁、李根源等,在陜西醞釀起兵反抗北洋軍閥。而于右任和井勿幕真正合作共事,則主要是于右任執掌陜西靖國軍期間。 井勿幕與于右任 一九〇八年八月九日,于右任就任陜西靖國軍司令,率領靖國軍護法反陳,與陜西督軍陳樹藩部作戰。同年秋,陳樹藩眼見靖國軍聲勢浩大,設緩兵之計,請井勿幕、彭仲翔等人以調停人身份前往三原。井勿幕本為民黨重要人物,素孚眾望。其到三原后,經由副總司令張鈁提議并得全體贊同[1],被于右任任命為陜西靖國軍總指揮。陳樹藩對井勿幕的“倒戈”懷恨于心。一九一八年十二月十五日,井勿幕前往鳳翔慰勞入陜的云南靖國軍葉荃所部,在返回三原途經興平時,遭陳樹藩使計,于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被靖國軍郭堅部的營長李棟材殺害。史稱“井案”。相關史實如《陜西靖國軍》所述: 君與彭君知道陳氏怙惡不悛,遂聯絡民黨閣首領,助于右任為最后解決之謀。身任六路總指揮之職,西與葉君相見,某成而返,為李棟材詐賊殺之于興平西之南仁堡。李棟材者,陳之部下,葉軍至隴州,李以為力不敵詐降,而潛以密章上陳氏,必欲以民黨要人之首,表明其心者。君死后,李賊以君首邀功于陳,河北之士羞之。君見害時年三十一。 ——《陜西靖國軍總指揮井勿幕事略》[2] 同書《井勿幕就任陜西靖國軍總指揮及被刺殉職之經過》篇中亦云: 井在后方,接郭堅來信,約井在興平以南十五里之南仁村商議軍事。井接信后即往。及至,郭未在。李棟材迎入。寒暄后,吃飯畢。忽有人進房來報,郭司令來了,井出往迎。甫出房門,棟材使人自井身后發槍擊井死。并取其首,馳省報陳樹藩。[3] 井勿幕遇害后,于右任悲痛難忍,賦詩憑吊: 十日才歸先軫元,英雄遺憾復何言! 渡河有恨收群賊,殉國無名哭九原。 秋興詩[4]存難和韻,南仁村遠莫招魂。 還期破敵收功日,特起丘陵擬宋園[5]。 ——《吊井勿幕》[6] 并含淚握筆,將井勿幕“奔走南北者十余年,經營蜀秦者百余戰”[7]之事跡,呈文上報于廣州革命政府。廣州革命政府決定由國民黨黨史委員會為井勿幕立傳,一九四三年八月十四日國民政府明令褒獎,追贈陸軍上將。 西安市長安區少陵原井勿幕之墓 對于井勿幕真正的死因,于右任認為是陳樹藩所為。他在挽井勿幕聯中寫道:“我哭井勿幕,耿耿愛國熱忱,不亞宋漁父;誰言李棟材?明明殺人兇手,就是陳樹藩。”關于“井案”,有研究者認為于右任稱陳樹藩為真正兇手,出于靖國軍團結一致對外之考量,而故執此說。據趙作雨考證:殺害井勿幕的元兇應為靖國軍第一路軍的參謀長馬凌甫及李棟材。[8] 一九二一年,井勿幕殉國三周年,于右任撰聯懷念井勿幕:“魂招東里應憐我,淚灑南仁藝憶君”;[9]并賦《題井勿幕小照》:“羞為榆塞剜心祭,忍讀余杭志墓文。何以報君雙眼淚,哭聲直使帝天聞”[10];又手書井勿幕《秋感八首》,囑茹欲立題跋后,請富平刻碑高手劉應文刻石嵌于三原陜西靖國軍總司令部壁間,以志感念不忘。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井勿幕遇害二十七周年,國民政府派監察院長于右任專程來陜主持公祭。會畢后,將井勿幕靈柩移長安少陵原安葬。 注釋: [1]張鈁:《風雨漫漫四十年》,中國文史出版社一九八六年版,第二〇〇頁。 [2]中共陜西省委黨史資料征集研究委員會編:《陜西靖國軍》,陜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第三三九頁。 [3] 中共陜西省委黨史資料征集研究委員會編:《陜西靖國軍》,陜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第三三六頁。 [4] 頷聯中的“秋興詩”乃指一九一八年井勿幕居長安時步杜甫《秋興八首》原來韻所作的《秋感八首》。當時井勿幕將這八首詩書箋贈于于右任。 [5]宋園指宋教仁陵園。在于右任看來,井勿幕與宋教仁先生一樣,有著很高的地位。井勿幕與宋教仁先生確實甚為相似。二人同為民主革命而光榮犧牲,都年僅三十一歲;且二人均是為奸人所暗殺。 [6] 楊中州:《于右任詩詞選注》,河南人民出版社二〇〇七年版,第七〇頁。 [7]于右任:《上孫中山總理書》,見劉永平編:《于右任集》,陜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九年版,第五三頁。 [8] 詳參趙作雨:《謀殺井勿幕的主謀到底是誰》。《各界導報》,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一日,第七版。 [9] 參見田衛華:《井勿幕與于右任書秋感八首>》,《收藏》,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一日。 [10] 楊中州:《于右任詩詞選注》,河南人民出版社二〇〇七年版,第九〇頁。 |
|
來自: 百了無恨 > 《民國1912-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