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他忙到沒時間成長 來自經濟之聲財經夜讀 ![]() 今夜,主播安然為你讀書 ![]() 1 一個人在職場里持續上升 必須要有持續的增量成長 有人說:工作的過程,不就是很好的成長過程么?我認同么?非常認同。但同時,有很大的局限性。 為什么呢? 每份工作必然包含大比例的重復性、同質化工作。 比如我做新媒體講師時,前期準備課程時,我每天進步很大,我每天在打磨新的東西,等這個課程做出來,我出去講一次自己進步很大,再去講第二次還有很大進步.... 但這畢竟是一個重復的、同質化的工作,我每次出去就是講那幾百頁 PPT。 當我疲于奔波在一個個公開課和一家家企業,沒有時間學新東西時,我的進步就變得很慢了。 事實上,任何一份工作都必然包含大比例的重復性、同質化工作: 比如: 一個商務每天都要跟一堆人重復說同樣的話術; 一個客服每天要解答成百個同質化問題; 一個小編每天都要用標準模版給一篇稿子排版; 一個銀行職員每天都是那個流程服務客戶; 一個的士司機每天那樣拉客; 一個電商文案每天用同質化的模版寫同質化的句子; 一個設計師可能做了一年沒太有啥區別的課程海報或商品海報…… 這個社會分工越細,這個趨勢越重,因為這樣大家加起來的效率最高,但個人的成長不是如此。 2 重復單一的學習 對成長的邊際貢獻越來越低 我有個做銷售的朋友,每天特別忙,做了兩年了。 我問:“你做了兩年了,有沒有自己一套成熟的銷售知識體系了?” 她回:“啥體系?我就每天那套話術給客戶講唄。” 我說:“最近有個講怎么做銷售的課挺火的,老師也有多年的實戰經驗,你沒去聽一下、研究一下么?” 她回:“朋友圈里看見過,但我哪有時間學啊。” 我問:“關于營銷、品牌的書和文章,你看得多么?” 她回:“我光談客戶做銷售都累死了,哪有時間再學別的……” 如果一個人只是從工作過程中學習,那么這種單一的學習方式,必然導致它對成長的邊際貢獻越來越低。 每天一定要讓自己有時間成長,其實是讓你拓展除工作外的其它成長方式,你學習的方式多元化,對成長的邊際貢獻就越高,你的成長就越快。 我跟那個做銷售的朋友說: 你做了兩年銷售了,如果繼續這樣只是天天談客戶天天談客戶,第三年你可能還是這樣。 你要抽時間多聽一些課程,更新完善你的知識體系,并在之后的銷售過程中去運用實踐。 你要多學一點品牌的知識、營銷的知識,這樣對銷售工作幫助很大,你要多一點商業知識商業思維,這樣你越來越專業,談客戶更有說服力等等。 一個人在職場里持續上升,必須要有持續的增量成長。 如果你每天、每周、每個月都忙到沒時間成長,那么你每一天的工作,都是在消耗存量。你的存量是有限的,一定是越消耗越少。 一個日復一日消耗存量的員工,必然是一個不能提供驚喜的員工。所謂普通人,就是不能提供驚喜的人,有增量才有驚喜,才能持續上升。 3 一份好工作的標準里必須有一條 你有時間成長 人人都說要找份好工作,那什么是好工作? 標準有很多,但可以簡單歸納為三點:有錢、有閑、有成長。 如果一份工作,錢沒有特別多,工作本身也不能給你很大成長,但是你有很多自己的時間,這種工作在很多時候也是好的。 因為你可以在自己能力不夠強的時候,先領著這份并非高薪但能滿足基本生活的工資,在每天快速完成工作后,瘋狂的自我成長。 直到有一天,你有實力找到一份工資更高、價值更大的工作。 如果一份工作收入可觀,工作價值也可以,但每天忙得要死,沒有時間讓你持續有增量成長,你就要小心了。 一份工作,增長性是最重要的,不要讓自己混成一顆釘在一個位置上的零件。 一個人不怕現狀不好,怕的是習慣了,心死了,這是廢掉一個人最隱蔽的方式。 成長這件事,一定是貫穿整個職業生涯的,甚至是一輩子的事。 任何時候,都不能讓自己忙到連成長的時間都沒有,你現在再強,如果你的成長是停滯的,你也很快被別人淘汰。因為別人在成長。 摘自:十點讀書 丨 編輯:安 然 制作:安 然 丨 監制:劉 靜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在此向原作者致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