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屑病,俗稱牛皮癬,是一種紅斑鱗屑性皮膚病,臨床分為尋常型、膿瘡型、紅皮型、關節病型。中醫稱為白疕。認為是血燥生風,肌膚失養所致。因此一般不外養血潤燥、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等方法。本病患者多為肝火旺盛,性情急躁,是本病反復難愈的主因。 中醫對銀屑病分為三型:①血熱型:皮膚紅斑,皮屑下有篩狀出血點,脈多弦數,易怒,口干,便燥;②血瘀型:皮膚斑塊呈地圖狀,皮疹肥厚,顏色暗紅,氣滯血瘀,舌質暗紅,有瘀血點;③血燥型:皮膚呈淡紅色鱗屑,脈沉細,舌紅少苔。 案例 劉某,男,25歲,2003年6月10日初診。2001年確診為牛皮癬,到處治療也沒好多少,全身散在性分布,色紅,銀屑不多,背部較重,頭面部少,煩躁,手心熱。查脈弦數、舌紅少苔。診斷:銀屑病(牛皮癬)。辨證:陰虛血燥,肝火熾盛。治法:養血潤燥,涼血解毒。方藥:自擬牛皮癬1方。白花蛇舌草30g,蒲公英20g,蟬蛻10g,何首烏20g,蒺藜15g,玄參15g,生地黃15g,黃柏15g,當歸10g,露蜂房10g,土茯苓30g,白鮮皮15g,牡丹皮15g,赤芍20g,薏苡仁30g,烏梢蛇15g,甘草15g。煎服,每日1劑,分2次口服。上方加減計服6周后,紅斑退下,計服蜜丸2個療程(2個月),2年后回訪未再復發。 牛皮癬丸制法:烏梢蛇100g,蜈蚣30條,生地黃50g,露蜂房30g,土茯苓60g,紫草30g,玄參50g,牡丹皮50g,丹參50g,赤芍30g,甘草30g,白鮮皮60g,何首烏30g,蒺藜30g,當歸30g,蒲公英50g,防風30g。上藥磨粉,煉蜜為丸,丸重6g。每次2丸,每日2次。 上方可根據具體病情適當加減:偏血燥加麥冬、天冬、胡麻仁;偏血瘀加炮山甲、莪術、三棱;濕癢重者加苦參、蒼術;偏血熱者加水牛角、槐花。 體會 現代醫學對牛皮癬的病理至今不明確。目前本病治療大多采用中醫療法,治愈率在50%~60%。本病不可能速效,一般療程不少于2個月,有的達半年之久,患者需要有耐心。本病之所以反復難愈與患者的性情有關,筆者在脈診中發現,凡銀屑病患者,肝火均旺盛,特別在急進期脈多弦數。在穩定期宜制丸慢慢治療,而急性期宜湯劑攻伐。(陳勝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