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壓力。針對壓力管理,當前大多數治療方案,都需要人們再次體驗特定的壓力恐懼感。然而,顯而易見的是,這個過程本來就非常痛苦又煎熬。這篇翻譯自原題為 How Neurofeedback Is Revolutionizing Stress Management 的文章,作者是神經學家Erman Misirlisoy。在文章中,Erman 介紹了通過神經反饋訓練來進行壓力管理的新方法,并通過幾組實驗數據和結果進一步證實了其假設。 圖片來源:Pexels.com 恐懼、壓力以及焦慮是影響人類心理健康的三大危害因素。和我們其它的不愉快情緒不同的是,這三大因素有著更重要的功能根源。如果沒有這三種因素的作用,在面臨恐懼或不良行為的影響下,我們則可能沒有動力去逃脫或回避。 在人類的大腦結構中,杏仁核是產生、識別和調節恐懼和焦慮等情緒的腦部組織。如果經歷壓力較大的體驗,則可以調整其敏感度。 例如,曾經參軍服役的士兵,其在面臨壓力下的表現情況則和其杏仁核反饋活動密切相關。在退役過后,當面對醫療救急場景或圖像時,其大腦杏仁核的反饋活動會比參軍前更加活躍。 有關研究表明,當我們遇到讓人不開心的應激物時,大腦的前額葉皮層,也就是與人類的注意、知覺、能動性、計劃性、持續性、語言、控制干擾以及抉擇功能等方面有著重要聯系的大腦神經區域,可以控制大腦杏仁核的活躍程度。 對于前額葉皮層特定區域受損的病人,當他們看到讓人痛苦的圖像時,其大腦杏仁核的反饋程度更加強烈。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其大腦杏仁核失去了控制。 除此之外,如果病人遭受抑郁的折磨,也存在類似的大腦杏仁核 " 失控 " 的現象。 于是,我們就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我們是否可以通過特定訓練來控制大腦杏仁核活動,從而在面對焦慮時,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壓力? 神經反饋(Neurofeedback),一種神經科學技術,也許可以用來解決這個問題。神經反饋的核心目標,在于讓我們發現并意識大腦活動的各種標志。 例如,在電腦屏幕上,如果要確認屏幕上左右搖擺的球到底是向左還是向右運動,則取決于大腦左半球運動皮層或右半球運動皮層的活躍程度。 如果電腦可以與大腦中某特定應激物產生積極關聯,而不是消極關聯,那么當你在真實世界中遇到類似應激物時,它就可以減緩你的恐慌程度。這種技術,已經在抑制恐懼癥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在 2019 年初發表的一篇學術論文中,作者以受邀士兵為實驗對象,并試圖證明神經反饋是否可以提高他們大腦中的杏仁核控制。 這項實驗邀請了 180 名士兵,他們都才剛剛加入為期數周的作戰訓練計劃。這項作戰訓練計劃,是為了應對后期出兵作戰而設計的針對性訓練,因此極具挑戰和壓力。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將其中一半的實驗對象,即 90 名士兵單獨分成了一組,并讓他們在實驗中參與了杏仁核神經反饋的訓練課程。 研究人員設計的神經反饋訓練,核心目標是有針對性地訓練其大腦,并更好地控制和管理杏仁核活動。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在訓練中士兵被要求觀看一段動畫片。這段動畫片的場景發生在醫院的等候室,其中有不少焦慮的患者,而且還朝著護士大吼大叫。然后,作者會要求所有士兵自行通過某種心理策略,來使得畫面中的患者安定下來。 在訓練過程中,作者有意地遺漏了很多具體信息,因此,這些士兵也基本上不知道他們大腦所經歷的活動變化。但是,只要他們可以成功地克制其自身大腦杏仁核的活動程度,屏幕上患者的表現也將變得更加安定。 換句話說,在整個神經反饋訓練過程中,90 名士兵觀看視頻,琢磨并調整自己的心態,直到畫面中的角色安定下來。然后,再不停地重復其實現這個目標所采用的心理策略。 在實驗中,作者通過大腦監控儀來監測實驗對象,嘗試發現和杏仁核活動相關的電子指紋,并且在監測到電子指紋中杏仁核活動減緩的同時,讓畫面中的角色也安定下來。 要了解這項神經反饋訓練是否對杏仁核控制有用,研究人員又把剩余 90 名研究對象分到了另一個控制組。在這個控制組中,研究人員通過杏仁核外部某個不相關的大腦標志來訓練其中一部分士兵的神經反饋,而另一部士兵則完全沒有參與所謂的神經反饋訓練。 在為期四周的實驗中,所有士兵在其訓練基地一共參與了六輪神經反饋訓練。 整個實驗的核心探索問題,則在于通過神經反饋訓練后,相比于控制組,杏仁核組的實驗對象是否可以提升其情緒管理技能。 在神經反饋訓練過程中,研究者就已經發現了他們早已期待的結果。 根據大腦活動的數據顯示,在結束第四輪訓練過后,相比于控制組的士兵,杏仁核組士兵在減緩大腦杏仁核活動方面的表現更加突出。 當研究者撤下醫院場景動畫片后,再次要求參與杏仁核組訓練的士兵再現其之前訓練中熟練應用的心理策略。即便是盯著黑屏幕,所有的士兵都可以成功地減緩其大腦杏仁核活動。 事實上,當他們同時專注于另一項記憶訓練時,仍然也可以達成這個目的。 所以,當人們遭受心理壓力時,他們可以采用神經反饋訓練中熟練運用的策略來積極應對。 在這個實驗基礎之上,研究者還進一步測試了杏仁核活動的減緩改變是否會帶來更好的情緒控制。 其中的一項行為測試,將測試實驗對象在反復無常的情緒詞匯的干擾下,識別并歸類面部表情的能力。通過實驗發現,杏仁核神經反饋訓練小組中的士兵可以更好地抵制干擾。 除此之外,研究者還通過額外的問卷調查,調研并發現在杏仁核神經反饋訓練過后,接受神經反饋訓練的士兵能夠更加有效地識別并描述自己的情緒。 具體而言,相比于控制組的士兵,杏仁核組的士兵在述情障礙(alexithymia)方面的得分更低。所謂述情障礙,即可以理解為不能適當地理解并表達個人的情緒狀態。 在訓練基地的神經反饋訓練過程中,研究人員采用了我們熟知的腦電圖監測方式。采取這種方法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設備的可移動性和實用性。 然而,通過這種方法卻只能監測一個間接的杏仁核電子指紋,而沒有從杏仁核中反饋的值得信賴的、更直接的標志。 雖然之前有研究表明,該電子指紋和更精準的腦電圖存在有效的關聯,但研究人員仍然想證明,其神經反饋訓練方法正好瞄準了想要改善的腦部區域。 基于此,在最后一項關鍵實驗中,研究人員在第一項實驗結束一個月后,又從之前的兩組實驗對象中分別邀請了 30 名士兵回到實驗室。 所有的實驗對象都將接受磁共振成像掃描(這種掃描方法更加精準,可以評估大腦活動的起源區域),并再次經歷神經反饋體驗。 實驗結果如研究人員預期一致,相比于控制組的士兵,接受過杏仁核神經反饋訓練的士兵在減緩杏仁核活動方面表現更佳。 通過最后的這項腦電圖實驗,研究人員可以測試前額葉皮層和杏仁核的交互情況。研究人員發現,接受過杏仁核神經反饋訓練的士兵其大腦前額葉皮層和杏仁核之間有更強的關聯。 因此,神經反饋訓練結束后的這項腦電圖實驗,也進一步說明了神經反饋訓練的成功,可能在于加強了前額葉皮層和杏仁核之間的回路關聯。 但同時可能更重要的是,它也證實了另一個好處,即神經反饋訓練的效果至少可以持續數周。 如果要說神經反饋真正可以讓我們興奮的一點,那必然是其可以影響構成人類壓力和焦慮基礎的大腦核心系統的能力。 當前,針對這類問題的大多數治療方案,都需要人們再次體驗特定的恐懼感。顯而易見的是,這個過程本來就非常痛苦又煎熬。 雖然目前神經反饋領域的發展仍在起步階段,但如今該領域的研究和發現越來越多,也有更多的讓人鼓舞和驚喜的發現。 隨著腦電圖科技更加實用、精準和普及,我們都可以有機會利用它來提高我們應對壓力的能力。 其中,針對我們情緒狀況最大的挑戰之一,則在于當我們面臨新的挑戰時,我們總是傾向于沖動過激反應。 雖然目前還沒有可信的神經反饋工具來提高自身的適應能力和控制能力,但至少我們已經在朝著這個方向發展了。 在那之前,我們如今所做的實驗,至少可以很好地告訴我們,人類大腦可以快速地作出適應性調整,并且產生有效的反饋。通過建立自己的反饋體系,我們也可以更好地利用這些特質,并且在我們意識到自身行為表現即將 " 爆發 " 之前,及時地清除這些想法和行為。 如果我們總是為自己的怒氣而后悔,那不妨為自己設立一個 " 提醒詞 "。在身邊的朋友和伴侶說出那個詞的時候,通過這個 " 提醒詞 " 來讓自己擺脫沖動情緒周期的困擾。 或者,我們也可以嘗試模仿優秀的運動員。我們可以讓自己不斷地接受儀式訓練和習慣養成訓練,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保持自己的情緒高度集中和自信。當再次處于焦慮或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下,就可以通過這些儀式和習慣來改善局面。 迷信觀念,雖然經常都被視作很古怪的想法,甚至有時候讓人覺得非常荒謬,但它也并不是一點用也沒有。 當然,我們永遠都不應該忘記不愉快情緒的客觀存在。但當我們用樂觀的心態對待焦慮時,我們可以進一步增加自己的成功幾率。 少許的心理壓力,可以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關鍵事件注入必要的情感權重;但過多的心理壓力,又會讓我們心力交瘁。而正是在后面的這種情況下,神經反饋就可以成為我們人生的守護天使。 編譯組出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