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銖錢、通寶等金屬貨幣歷史悠久,雖形式多樣,但萬變不離其宗,以方孔圓錢的形式奠定了貨幣基礎,便攜、統一,利于流通,幣值較小,當金額較大時不方便計量(見之前的文章《我對錢沒有興趣 》)。 海昏侯遺址出土的大量五銖錢 不管是明朝貿易差"3億兩白銀",或是"和珅跌倒、嘉慶吃飽"抖摟出的(約)8億兩白銀,還是屈辱近代史上,割地賠款的"2100萬銀元"、"白銀4.5億兩",出現在史書上的巨額數字,幾乎都是用白銀來計量。白銀貨幣化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貨幣白銀化又是怎么造成的? 影視劇中的銀兩 中國古代白銀貨幣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戰國晚期或西漢。1974年河南扶溝的古城村曾出土銀質鏟幣———銀布。 銀布幣 春秋,河南博物院藏 《管子·輕重十》曰:"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鐵,上有鉛者,其下有銀,此山之見榮者也"。中國古代銀礦的開采,至遲在戰國時期就已開始。白銀具有色澤潔白、比重大、延展性好、不容易損耗等特點,成為民間一種公認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并鑄成不同形狀、不同重量的銀條、銀錠、銀元寶等進行流通使用。 自東漢以來黃金逐步退出流通,白銀地位日益提升,銀鋌成為古代基礎貨幣之一。 金餅 漢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銀錠是熔鑄成錠的白銀,在宋以前稱銀鋌。銀鋌大約出現在三國和南北朝時期,至隋唐時已經完善。 唐代銀錠(鋌),主要有兩類,即塊狀鋌(包括笏形和餅形)和船形鋌。從外形看,笏形和餅形銀鋌保留了白銀鑄坯的原始形態。長方形和圓形是鑄造銀錠坯料最容易選擇的形狀,笏形和餅形銀鋌的形態反映了對白銀坯料外形的自然承襲。 楊國忠銀鋌(笏型) 唐,中國錢幣博物館藏 銀餅 唐,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唐代的塊狀鋌(包括笏形和餅形)為官方普遍采用的形制,主要用于進奉、軍費、稅賦、賞賜等,由于是官方用銀,其上刻有用途、來源以及官員的身份和姓名作保,成色、重量都至為可信。 而船型銀鋌帶官府銘文的只出現在北宋初年,尚未見確切的有唐代官府銘文的船型銀鋌,故有學者認為,船型銀鋌產生并主要行用于唐晚期,主要作用并非官府的貢銀和庫銀,而是被民間用作大額支付的白銀貨幣。 貿易用銀的形狀要讓人一目了然地看到,銀兩本身沒有任何機械夾雜和合金混雜。就白銀的金屬特性來看,這種底部平而較薄,周邊高沿,兩頭翹起的"船型"銀鋌,能讓人便捷地作出判斷。平而薄的底和周邊,很容易判斷有無夾雜銅、鉛之類的合金元素。 船型銀鋌 唐,中國錢幣博物館藏 唐中期之后,中亞、西亞國家皆用銀幣,難以與中國的銅錢直接互換相通,要實現貿易交換,采用以分量計值的銀錠是最便利的,故白銀的使用日益擴大。 "和同開珎"銀幣(日本奈良王朝元明天皇和銅元年仿效中國唐代"開元通寶"錢鑄造的貨幣),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波斯銀幣,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至宋代,銀鋌的器形有了顯著的變化。首先是銀鋌器形趨向統一,變為兩端平整、中間略向內收的束腰板塊狀,這種形狀應系船型銀鋌雙翅構造被逐漸淘汰的結果。 "出門稅"六兩銀鋌 南宋,中國錢幣博物館藏(束腰板塊狀、銘文、蜂窩) 同時銘文制作趨向規范一致,北宋時文字內容一般有銀鋌的制作或使用年份、地點、用途、重量、主管官員及職位、銀匠姓名等。南宋以后除之前的用途、地點及官職等內容外,常常直接標注成色和制作的鋪戶等,形制更加規范。另外,蜂窩、絲紋等外觀特征顯現。蜂窩作為白銀鑄造的一項基本特征,在宋代銀鋌上有充分的展現,尤其是南宋鋌,遍布鋌底的蜂窩,是南宋鋌的一大顯著特征。 ![]() "蘇宅韓五郎"金錠 南宋,上海博物館藏 ![]() "角面并全"五十兩銀鋌 北宋,中國錢幣博物館藏 金代,銀、鈔、錢三類貨幣并行,鑄錢、行鈔效仿宋代,鑄造銀鋌也效仿宋代,主要是弧形束腰的銀鋌。 ![]() "大定廿一年"五十兩銀鋌 金朝,中國錢幣博物館藏 元代銀錠基本沿襲了宋金銀錠的形制,只是銀錠兩端微有起翅,并且最早出現了"元寶"銘文。 ![]() 五十兩銀錠 元代,中國錢幣博物館藏 ![]() "沂州""使司"五十兩銀錠 元,國家博物館藏 自明代起,寶翅(起翅)銀錠成為主流形式。 ![]() “鹽鈔銀”銀錠 明 國家博物館藏 ![]() "金花銀"銀錠 明,上海博物館藏 明代中后期,完成了中國古代銀錠從宋元時期平板束腰(不起翅或稍起翅)的主流鋌形向明清時期立體起翅的"元寶"錠形的演變。 ![]() 明代官銀(發現于江口沉銀遺址),國家博物館藏 明清時期是我國銀錠鑄造、流通的鼎盛時期,有五十兩、二十兩、十兩、五兩、三兩等多種規格。一般大額交易使用銀,小額及零星交易使用銅錢。 ![]() 銀錠 清,襄州區文物處藏 ![]() 八寶小銀錠 清乾隆三年,國家博物館藏 清代晚期通行的貨幣則以銀元和銀行兌換券為主。 ![]() 光緒七錢二分銀幣,上海博物館藏 ![]() 光緒七錢二分銀幣,上海博物館藏 1935年,國民政府統一貨幣發行,宣布白銀國有,禁止流通。1949年新中國成立,為了穩定人民幣,凍結民間金銀買賣,并嚴厲打擊了銀元投機倒把和走私活動。至始,結束了白銀貨幣化的歷史。 圖片及視頻來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