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干玎竹 編 / 袁月 癌癥的治療效果和生存時間于癌癥發現的早晚密切相關,發現越早,治療效果越好,生存時間越長。今年4月15-21日是第25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局的指導下,國家癌癥中心和腫瘤醫院對《癌癥防治核心信息及知識要點》進行全方位解讀。專家指出,要及時關注身體出現的癌癥危險信號,如果身體出現異常腫塊、持續性消化不良和食欲減退等癥狀時,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診治。 防癌重點關注11個危險信號 “事實上,癌癥早期是有跡可循的。”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胰胃外科副主任趙東兵詳細介紹了這11類“癌癥危險信號”: 1.身體淺表部位出現異常腫塊; 2.體表黑痣和疣等在短期內色澤加深或迅速增大; 3.身體出現哽咽感、疼痛等異常感覺; 4.皮膚或粘膜出現經久不愈的潰瘍; 5.持續性消化不良和食欲減退; 6.大便習慣及性狀改變或帶血; 7.持久性聲音嘶啞、干咳、痰中帶血; 8.聽力異常、鼻血、頭痛; 9.陰道異常出血,特別是接觸性出血; 10.無痛性血尿、排尿不暢; 11.不明原因的發熱、乏力、進行性體重減輕。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癥完全可以預防;三分之一的癌癥可以通過早期發現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癥可以運用現有的醫療措施延長生命、減輕痛苦、改善生活質量。趙東兵指出,我們可通過三級預防來進行癌癥的防控:一級預防是病因預防,減少外界不良因素的損害;二級預防是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三級預防是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 國際先進經驗表明,采取積極預防(如健康教育、控煙限酒、早期篩查等)、規范治療等措施,對于降低癌癥的發病和死亡具有顯著效果。我國實施癌癥綜合防治策略較早的一些地區,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已呈現下降趨勢。 改變不健康生活方式可以預防癌癥的發生。吸煙、肥胖、缺少運動、不合理膳食習慣、酗酒、壓力、心理緊張等都是癌癥發生的危險因素。戒煙限酒、平衡膳食、適量運動、心情舒暢可以有效降低癌癥的發生。 大部分癌癥可以通過體檢早期發現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科副主任徐志堅介紹,目前的技術手段可以早期發現大部分常見癌癥。 徐志堅說,針對乳腺癌、宮頸癌、肺癌和結直腸癌4種癌癥,國際上已有較明確的篩查指南。乳腺癌推薦使用的篩查方法是超聲和X線造影(鉬靶);宮頸癌可使用宮頸涂片(巴氏涂片)和HPV檢測;肺癌高危人群可采用中低劑量螺旋CT篩查;結直腸癌進行糞便潛血試驗和結腸鏡檢查。此外,結合我國癌譜特征,針對上消化道癌和肝癌高危人群推薦使用的篩查方法是:上消化道癌為內鏡檢查,肝癌則進行甲胎蛋白檢測和B超檢查。 最后,兩位專家重申了癌癥防治的8條核心信息: 1.癌癥是一類嚴重危害群眾健康的慢性病 2.癌癥是可以預防的 3.改變不健康生活方式可以預防癌癥的發生 4.癌癥不會傳染,但一些致癌因素是會傳染的 5.規范的防癌體檢能夠早期發現癌癥 6.早診早治是提高癌癥生存率的關鍵 7.發現癌癥要選擇正規醫院接受規范化治療 8.癌癥康復治療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時間和生活質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