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時,很多家長都難免會使用吼叫的方式,這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畢竟單純和小孩子講道理確實難有成效。 然而,吼一聲孩子真的就變乖了嗎?可沒那么好的事,他們的性格正在悄悄改變。 孩子被吼之后,往往會向著這兩種性格發展: 1、討好型人格 父母是孩子最親的人,被自己最親的人吼叫、恐嚇,孩子心里難免覺得不舒服、難受。 趨利避害的本能即便是孩子也一樣擁有,孩子不希望被父母吼叫責罵,就會觀察父母的行為,盡量表現成父母滿意的樣子,即便心里很不舒服,臉上也掛著僵硬的微笑,甚至像只溫順的羊羔一樣去撒嬌。 如此一來,孩子向著討好型人格轉變,趨炎附勢,把自己的地位放得過低,不想給別人添麻煩,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也不知反抗。 2、優柔寡斷 也有的孩子,在被父母吼了之后驚慌失措,根本來不及想什么“我怎么做才能不挨罵”,而是下意識地躲閃、逃避。 如此這般,孩子漸漸變得優柔寡斷,不思進取,只想逃避,遇到困難不想著如何克服,學習、生活、工作中的難題也是能逃則逃。 其實,吼叫完全不是種可行的溝通方式,尤其是父母和孩子之間。 長期被家長吼叫教育的孩子,會習慣性地以討好或沉默的方式讓家長們暫時消氣,可自己心中受到的傷害卻無人問津。 于是乎,孩子慢慢改變了自己,可卻是按照一種錯誤的方式、錯誤的方向在改變,變成了討好型人格,變得優柔寡斷,隱藏自己的情緒。 他們是改好了、不會犯錯了嗎? 不,他們只是在壓抑自我,不敢下結論,不敢說觀點,害怕犯錯,害怕和別人起沖突。 這樣的孩子,是何等的可悲與可憐。 更可悲的是,父母作為始作俑者,卻不會覺得是自己做得不對,而孩子也很少會覺得父母不對。 即便父母身上有著種種缺點,盡管這件事并不是自己的錯,可孩子還是會選擇討好父母以求原諒,用這種方式表達著自己對爸爸媽媽的愛。 只希望家長們能夠清醒一點,摒棄自己心中對孩子不切實際的要求,允許孩子自由自在地生長、發展,不要強行要求孩子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教育兒女,有效的溝通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希望父母們都能擺正心態,和孩子好好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