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0月,二戰已經進入末期,歐洲戰場上盟軍和蘇軍早已開始反攻,蘇軍一路西進,收復失地,解放白俄羅斯后又趁勝追擊,攻到了波羅的海海岸,切斷了北方集團軍與中央集團軍的連結。 庫爾蘭其位于波羅的海地區東岸,此處1941年被德軍攻占,之后德軍北方集團軍以此為基地,試圖打下列寧格勒,但試了兩年都沒成功,而現在形勢變了,蘇軍開始了雷霆一擊,而德軍則被圍困。 1944年10月9日,蘇軍前鋒抵達默默爾,切斷了德軍北方集團軍與東普魯士地區的聯系,德軍參謀總長和軍事顧問古德里安請求將北方集團軍迅速撤出,但希特勒想保護波羅的海的德軍潛艇基地,希特勒的算盤是:潛艇能夠帶來大西洋海戰的勝利,從而使同盟國退出西歐戰場。 于是希特勒要求德軍固守,而這一決定使得德軍第16軍團以及第18軍團大部分的兵力,共23個師,高達200,000名的兵力被蘇軍包圍在庫爾蘭。還不止如此,德軍指揮官費迪南德·舍納爾上將為集中力量,還將分散在從里加到利耶帕亞的地帶的德軍全部撤入到了易守難攻的庫爾蘭總計,庫爾蘭成了德軍的橋頭堡。 蘇聯紅軍歷來擅長重錘壓頂,4個方面軍共90萬人猛擊德軍,從1944年10月15日至1945年4月4日,蘇軍對駐庫爾蘭的德軍及拉脫維亞軍發動6次進攻,然而德軍的抵抗極為頑強,蘇軍始終沒能啃下這個硬骨頭,反而付出了重大傷亡,僅1945年3月16日——3月30日的最后一次攻勢,蘇軍傷亡人數就多達74000人,德軍的親衛隊第19師反而還從蘇軍手中奪回少量土地。 庫爾蘭的德軍始終被蘇軍圍困,但蘇軍卻始終無法攻克此地,一直堅持到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都已經宣布投降了,這支部隊還在戰斗(他們與本土斷開了聯系),10號開始,庫爾蘭集團軍才宣布投降,5月12日大約135,000名德軍已經投降,5月23日蘇軍已徹底吸收庫爾蘭境內的德軍,大約180,000名德軍成為俘虜。 庫爾蘭的德軍是歐洲戰場最后投降的德軍部隊,八個月的時間里,他們使得蘇軍付出至少16萬人的傷亡代價(拉脫維亞方面給的數字是蘇軍損失近40萬),德軍自己也死傷15萬人。 庫爾蘭之戰是納粹德國最后一次挫敗強悍蘇軍的大規模正面攻勢,這也是二戰德軍最后的輝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