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53年5月,剛剛定都南京的太平天國一方面為了緩解天京的壓力,一方面也為了開疆拓土,派出兩支軍隊分別進行西征和北伐。后來,這兩支軍隊都經歷了浴血奮戰,整個過程可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所不同的是,西征最終取得了勝利,而北伐則以失敗而告終。勝利的暫且不說,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太平天國北伐軍走向失敗的轉折點——滄州之戰。 太平天國北伐軍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滄州之戰”是太平天國北伐以來所遭遇的最慘烈戰役,此役北伐軍一共損失了四千精銳(大都為驍勇善戰的廣西勇士),正因為戰局過于慘烈,使得北伐軍統帥林鳳祥等人在戰后憤而下令對滄州進行了屠城,導致數萬無辜的平民百姓被殺,同時也為北伐軍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林鳳祥等人劇照 想當初,楊秀清給北伐軍首領——林鳳祥、李開芳等人的指令是“師行間道,急赴燕都,勿貪攻城,靡時日”,意思就是說,不要去計較某一城池的得失,而要抄近道以最快的速度直取北京??上П狈ゴ筌姵稣骱螅紫缺惴赶铝藘蓚€錯誤,第一便是攻占歸德后(今河南商丘),沒有想辦法及時渡過黃河(渡河時兩艘渡船被擊沉,同時又懷疑對岸有埋伏,大軍只得溯河而上尋找新的渡口),導致北伐軍往西繞了一大圈,走了很多冤枉路。第二便是為了攻占懷慶(今河南省焦作等地),與當地團練武裝相持了六十余天,浪費了大量時間不說,還折損了很多將士。 太平天國北伐軍進軍路線 當然,要說北伐軍所犯的最大的一個錯誤,便是在“滄州之戰”后對滄州進行了屠城。至于屠城的原因,是因為這場戰爭的過程太過慘烈,最后足足損失了四千精銳。也就是說,出征時兩萬精銳,在這里就折損了五分之一,代價實在太大。那么問題來了,滄州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為何會成為北伐軍的“攔路虎”,氣得林鳳祥等人要“屠城以泄憤”呢? 血洗滄州城 原來滄州自古乃燕趙之地,素來盛產慷慨悲歌之士,還以“武風強悍”聞名于世,是我國著名的武術發源地之一,可以說遍地都是“武林高手”。據歷史記載,當時的滄州知府沈如潮在太平軍到來之前,從民間招募了三千滄州勇士協助守城。當太平天國北伐軍進攻滄州時,這三千“武林高手”為了保家衛國而各顯身手,戰斗力極強。 清軍劇照 太平天國將士大多都是南方社會底層的農民或曠工出身,哪里敵得過這些北方民間身材高大的“武林高手”?不過最終北伐軍還是依靠數量優勢取得了慘勝:“北伐軍分兩路攻西北二門,火燒小南門,城陷巷戰死者枕籍?!睖嬷蓦m然被攻破,但是北伐軍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損失,以至于戰后北伐將士們紛紛感嘆道:“使郡縣皆如滄州,官民拼死相御,我等烏能至此。”意思就是說,假如一路上的城鎮都像滄州這么難打,我們怎么可能會打到這里??! 慘烈的戰爭場景 占領滄州以后,憤怒的林鳳祥等人下令對滄州民眾大肆屠殺,致“駐防滿營死者男女老幼共二千三百十七人”,而且對城中居民不分官民,大開殺戒,“一時官紳士庶遇害者萬余人”。對此,謝山居士在《粵氛紀事》中記載道:“賊自入直境以來,此其受創之最重者,故積忿屠之?!币策M一步證實了北伐軍曾血洗滄州城的事實。 太平軍屠城 滄州雖然失陷,但北伐軍也因為“屠城”的劣跡而失去了民心。“滄州之戰”讓北方軍民抵抗太平天國北伐軍的決心變得更加堅定,太平軍再往后每攻打一座城池都必須付出很大的代價。隨著自身的消耗越來越大,北伐軍最終到打到天津城郊時已成了強弩之末,覆亡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已。 參考資料:《忠義紀聞錄·沈刺史如潮傳》、謝山居士《粵氛紀事》、《清史稿》、羅爾綱《太平天國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