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南太行峽谷 作者 邢強 巍巍八百里太行山脈,上接燕山,下銜秦嶺,是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的地理分界,被清代地理學家顧祖禹稱為“天下之脊”。習慣上,人們把太行山分為南太行、北太行和西太行三部分,分別指河南、河北和山西三省境內的太行山區域。太行山脈東西兩側地勢迥然不同。連接黃土高原的山西西側,山勢較為平緩,而瀕臨華北平原的東側,則山勢險峻,尤其我們此去的銜接平順、林州的南太行東側,更是堪稱雄偉壯美。景點游覽路線如下:平順縣城→通天峽景區→平順縣城→張家凹景區→掛壁公路、神龍灣景區→林州→太行大峽谷景區→返京。平順縣通天峽有人說,山有沒有靈氣,就看有沒有水。平順縣通天峽潭、亭、橋,讓充滿陽剛之氣的大山,多了些許溫柔平順縣隸屬長治市,是山西省最東南的一個縣,全縣都坐落在太行山區。通天峽通天峽風景區位于平順縣縣城東30公里的虹梯關鄉,從縣城可走高速直達。景區總面積56平方公里,主峽谷長約26公里,海拔1800米,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夏季平均氣溫21℃,是個避暑的好地方。進入山谷,清幽靜謐,山路溪水潺潺,潭水不波如恒。樹發新芽,青青綠綠,偶遇瀑布高下,驚醒游人春夢。景區開發較早,設施完善,有纜車直送山頂。可惜我們到的季節太早,雖然平原已是大地披綠,這里山高還屬早春,山上陽面隱隱蒙綠,只有知早春的黃色連翹花盛開。那天是陰天,遠處山巒疊錯,明暗隱現,凸顯北方大山的雄渾磅礴,像一幅山水墨畫,比晴天看山又是一番別致景色。山谷美景登山棧道山間小溪落水成瀑我們乘纜車直達山頂在纜車上看山前面山頂修了一個圓形玻璃觀景臺,站在上面的是聲濱。在山頂看魏巍太行山頂上揮手的是我(聲濱拍攝)山險崖峻太行為我做背景潭水中的紅金魚景區入口處上方是高速公路的高架橋張家凹(音洼)按計劃,離開平順縣城,要去看太行天路,然后下山,沿途觀景。誰知最近的兩條路都因修路而封閉。幸遇一當地執行公務的鄉派出所副所長,熱情推薦我們去他管轄范圍內的張家凹看山,他說,那比天路美得太多。張家凹在平順縣東寺頭鄉東南十幾公里,從去天脊山路的一條岔路上山。過去攝影愛好者只能住在山上的張家凹村,登石板路去山頂觀景,現在可沿著新修的柏油路開車直達山頂景區。山頂是一個巨大的平臺,能停放上百輛車,四周是懸崖峭壁。沿崖邊緣建的石板棧道和粗粗的防護欄,讓游客可以很安全地賞景,整個景區開發得較完善。真好,只有我們一車四人,開專場。這里海拔1600多米,周圍都是逶迤連綿千姿百態的奇峰峻嶺,有的山峰細細的直上直下,很像湖南張家界的山形,是我們這次出來看到的最奇特的山景。張家凹優美的自然風光吸引眾多的攝影師們來此聚焦,更是各大美術院校師生們喜歡寫生作畫的地方。縣政府開展“千人畫平順”活動,現在山頂正在蓋一排住房,已把張家凹村名改為畫家村。山頂上的張家凹村景區里偌大的停車場只有我們一輛車。周圍崖邊都修建了棧道和防護欄。游山棧道滿山的連翹花(曉明拍攝)看不夠(曉明拍攝)極目遠舒,山河壯美山高壑深太行山魂一塊山石是一個不屈的英魂好大一幅水墨畫太行望春掛壁公路在南太行區域,由于地殼運動,形成許多筆立如削的斷層絕壁,陡峭險峻,高數百米。自古以來,絕壁頂端上的人們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與外界往來的唯一出路就是在垂直巖壁上鑿出來的石階。他們不甘心永世這么活下去,終于在上世紀用愚公移山的意志,在巖壁上開鑿出一條條公路,讓汽車可從山下直達崖頂。這些沿著半山腰絕壁上修建的公路應該算是洞路或半洞路。半洞路一側是山體,頭頂巖石,另一側則是深淵。通常路寬約6米,可容兩車相會。因為從遠處看,真像是懸掛在絕壁上的道路,被稱作“掛壁公路”。在晉、豫兩省交界的太行山區,共有7條掛壁公路,名氣大的是河南輝縣的郭亮洞,按曉明事先規劃的路線,我們去了神龍灣掛壁公路。神龍灣掛壁公路位于山西平順縣東頭寺鄉,這段路連接了山上的石窯灘村和山下的神龍灣村,全長1.5公里。我在部隊國防施工打過山洞,憑我的經驗,完成這段路工程量巨大。上世紀六十年代,這的村民不會有什么工程機械,全憑人掄大錘打鋼釬。因為道路緊貼山體絕壁,一側支撐力小,只能點小炮,否則會引起作業面大范圍坍塌。交通專家稱,此類工程奇險、艱難,在中國筑路史上很少見。太行掛壁公路已被認為是世界最險要的路和全球最奇特的公路。我們走的這段公路,已把砂石路鋪成水泥路面,改成了只允許小車通行的旅游觀光路,可以自駕通過,不收票費,也很安全。我們是從山上下來的,進入山洞前,先去了掛壁公路觀景點,那是位于掛壁公路對面的一個山上的平臺,可以居高臨下觀看這段公路全貌。神龍灣壁掛公路我們先到對面山上的觀景臺,居高臨下看公路全景。開的一個一個窗戶,是施工倒渣和透光照明所用。把鏡頭推上去看得更清楚聲濱在拍攝山下就是神龍灣村看見有車停下,人下來照相進洞前,有一座美麗的小石橋橫跨山澗。我們車進入洞路進去更覺震撼身臨奇跡(聲濱拍攝)神龍灣村下了掛壁公路就進到神龍灣村,通常看完壁掛公路都在這吃飯休息。神龍灣村原名叫穽(音井)底村,四周都是陡峭的大山,過去閉塞,窮得叮當響,自從掛壁公路有了名氣,游客不斷增多,村民依托旅游逐漸變富,2015年底實現脫貧。小山村本身也漂亮,幾十戶人家,大都蓋起來兩層磚瓦房搞民俗接待。山莊被周圍的春花包裹,這的節氣比平原晚二十多天,開白花的是梨樹,開粉紅花的是杏樹和桃樹,其它喬木剛抽芽或長出小葉,從遠處看那種嫩綠嫩綠的顏色,就像看見嬰兒時心里軟軟的。村子旁邊有兩個天然形成的小水庫,湛藍的庫水就像是兩塊寶石鑲嵌在山谷中。出了洞就看到神龍灣村村外山上的梯田春花漫山村春花漫山村水庫邊上的農家樂嫩綠到心軟被春花包裹著的人家另一個水庫今日的山莊山莊、水庫被遺棄的老房子村口一直未拆的“造化門”,見證山村今昔的變化。村外的農家樂更加時尚的農家樂離開神龍灣村驅車四十多公里,傍晚就到了林州市。林州過去稱林縣,是隸屬河南安陽的一個縣級市。林縣因紅旗渠出名,四十多年前我來過,印象中是個破爛的小縣城,如今已是一個現代化的美麗城市。林州市已地處平原,向西北走二十公里進太行山,再走不遠就到了景區。景區過去叫桃花谷,后來附近幾個山村在政府支持下,又聯合開發了太行天路、王相巖、太行平湖、太極冰山(正開發),統一叫做“太行大峽谷景區”,加上紅旗渠景區,被國務院2012年批準為五A級“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第二天一整天,我們游覽了其中的桃花谷和太行天路。桃花谷桃花谷是一條谷中之谷,長約4公里,相對高度約800米。游客從谷底桃花潭開始沿棧道向上攀爬,全程不可逆下。峽谷最寬四十余米,棧道窄處需側身通過。谷內奇峰突兀,峭拔險峻,一條蜿蜒曲折的桃花溪水始終陪伴著游客,你上她下。遇到奇石洼地,跌水成瀑,瀑落成潭,潭潭相連,潭中蘆葦游魚,更顯谷中生機無限。藍天白云下,谷底兩側山藤垂掛,春花爛漫,黃龍潭、飛龍峽棧道、九連瀑、桃花洞等,步步有景,景景相連,山靈水秀的峽谷風韻,讓人流連忘返。我知道為什么桃花谷也被稱為“愛情谷”了,因為行走在深峽藏秀的美麗谷中,更容易讓追求產生遐想。桃花潭前的“琴臺”石一步一景谷底的桃花潭,踩著水中的鋪石登高入谷。回望桃花潭姐妹倆過仙人橋谷深潭幽九連瀑此景叫“二龍戲珠”,水大時,兩側各有一個水瀑,現在只有一側水比較大。春天遇到青春一個“悟”字,禪味十足小憩磐石觸春途中茶舍山村衛生所太行天路向上走出桃花谷,是景區休息區,我們吃過中午飯,在此處換乘景區觀光電瓶車,繼續游覽太行天路。太行天路景區北起桃花谷景區出口,南至仙霞谷景區,全長約十幾公里,完全行走在山巔之間,是景區環線的游覽道路,社會車輛不可進入。途中經過許多被春花包裹的美麗小山村,是照相聚焦的好景點,可惜不準停車。沿線設有10余座觀景臺,都是從不同角度俯瞰太行山壯美風光的絕佳位置。深邃的峽谷,直立的巖壁,山下的村莊,都會給視覺帶來強烈的沖擊。十幾輛觀光車在各個觀景臺之間游走,游客可隨時在站點上下車,十分方便。傍晚時分,我們結束游覽,乘中巴回到景區大門。王相巖景區很近,但據說要爬很高的山,舍棄,紅旗渠景區過去去過,也沒去。第二天,我們車上二廣高速回京。太行天路(曉明拍攝)崖頂上的村莊崖頂上的村莊崖頂上的村莊崖頂上的村莊天路過山村觀光車在天路上觀光車在天路上石板村石板村石板村天路休息站天路休息站天路休息站崖邊在天路看谷底的村莊“我瞅瞅”經驗之談山西平順與河南林州相鄰的南太行山區,景色非常美,當地大搞旅游開發,兩省景區都圍繞“太行”起名,非常相似。比如,林州有“太行大峽谷”、“太行天路”、“畫家村”,平順也有“太行山大峽谷(多一字)”、“太行天路”、“畫家村”,誰知此“峽谷”非彼峽谷,此“天路”非彼天路。打聽路或在電子地圖上設置導航,要清楚是哪個省的景點(通常本省不會起相似的名字),而且必須一字不差地輸入。從景色來說,山西的要更震撼(山西人說,我們這是山上,河南那是山根)。河南景區建設更好,畢竟是國家“AAAAA”景區。這一帶景點太多,不可能都去,要有取舍。******************************這個時節,洛陽正是牡丹花盛開的時候,照了些照片,選幾張共欣賞。醉艷櫻花和牡丹爭奇斗艷櫻花和牡丹爭奇斗艷大富大貴冰清玉潔沁園春姚黃閣聚焦走在春天美景狙擊手 |
|